转自: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机场)锚定“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目标,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在盈利能力、产业布局、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阶段成果,确保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圆满收官。
融入改革最新部署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上海机场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新部署,结合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要提升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要求,制定印发上海机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动态更新改革任务清单,确保与深化提升行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二是聚焦创新驱动。围绕前沿领域,在智慧、绿色、低空等方面前瞻性布局,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成立“机场大脑与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研发适用于航空枢纽场景的前沿科技应用关键技术;推动“浦东机场外航保障节点”“HQ+虹桥机场动态客流”等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体系,实现各类数据的高效流通与深度挖掘;推进与科研机构、能源企业合作,加速培育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链,推动航空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公司,承接市级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督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运行,推动飞行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协同监管和“一站式”服务功能。三是谋划后续改革。着眼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高站位谋篇,强化多维度的战略融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40年)与浦东、虹桥两机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航线网络拓展、服务品质提升等多个维度谋划长远发展方向,确保阶段性目标、中长期目标、远景蓝图的紧密衔接,奋力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营造改革创新氛围
一是突出正向激励。在2024年“行业科技进步获奖数量实现翻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机制,采取贡献评价、中长期股权激励、里程碑激励等多种形式,将员工的改革创新项目实绩转化为贡献量,并加大对各单位在智慧、绿色等创新领域的正向激励加分倾斜和奖金奖励,创新领域的贡献加分占比不低于50%。二是注重宣传推广。积极参加民航CATA大会、智慧机场论坛、科教创新成果展等行业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和分享上海机场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建立集团“四型机场”成果案例分享平台,促进内部成果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改革创新上树典型、立标杆。三是激励担当作为。积极推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机制探索和研究”课题,制定完善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工作规则和程序,建立配套机制,发挥典型案例正向引导作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强化改革落实机制
一是强化穿透基层。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穿透基层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各级子企业责任,集团公司9家直属单位按照“一企一方案”,细化分解、动态调整改革工作台账,确保全面落实改革任务。对于外航服务、低空经济等新成立板块,加强改革宣贯,科学合理设定适配任务,确保新板块从起始阶段便能深度融入集团改革大局,与既有板块协同共进。二是强化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考核力度,将推进深化提升行动整体情况以及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分别纳入各单位组织绩效合约中,有力推动各直属单位绩效合约分解落实;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按季度对改革任务的实际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开展评估,将季度评估与考核结果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资总额直接挂钩、与领导班子评价深度融合、与评优评先紧密关联,真正实现考核评价“拉差距”、能上能下“动真格”、结果导向“强激励”,全面激发各级人员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强化党建引领。依托跨行政区合作发展平台“长三角民航机场协同发展党建联席会”,强化破题攻坚,加快破解制约长三角民航机场协同发展的瓶颈难题,推动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聚焦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强化政治监督,将“深化国际中转、加快智慧机场建设、简化货物通关流程”等8项工作作为监督重点任务,形成监督清单和台账,督责任、督进度、督成效,确保改革举措见行见效。
【责任编辑:韩梦圆】
下一篇:伊朗教授在华感受波斯语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