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通讯员供图
5月9日,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的爱心市民周强走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命接力”。他在医院先后接受了9次“动员剂”注射,并于5月14日成功捐献了2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生命包裹”,在专业人士的护送下,于第一时间抵达血液病患者所在医院,为正在与病魔抗争的患者点亮了生命的曙光。
周强的这一善举,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爱心篇章。至此,他也光荣地成为江苏省第1609位、南京市第230位、江宁区第3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实,为了这一天,周强已经等待了20年。早在2005年,他就毅然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自此便时刻准备着履行这份神圣的“生命约定”。
今年3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打破了周强日常的平静。对方询问:“有一位血液病患者与您配型成功,您是否愿意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的生命?”面对询问,周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在准备阶段,他始终坚持锻炼,积极调整饮食和作息,力求以最佳身体状态迎接捐献。在注射“动员剂”期间,面对身体出现的不适,周强淡然表示:“比起患者的生命,这点不舒服不算什么。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周强始终面带微笑。他感慨地说:“我入库已有20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很多人认为捐献是一种付出,但当我用自己的干细胞成功挽救他人生命时,那份喜悦远胜过任何收获。”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捐献当天,周强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者姐姐的手写信。信中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可亲可敬的捐赠者您好:幸好在我弟弟生命的紧要关头遇见了您。是您的勇敢与善良,如一束光般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您的善举不仅挽救了我弟弟的生命,更赋予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我深知,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今后,我们也会像您一样,积德行善,将这份大爱继续传递下去。”
周强被这朴实却充满真情的话语深深打动。他表示:“能够帮助到他,我感到非常荣幸,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复。未来,我也将结合自身经历,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这支队伍!”
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而言,做出采集血样入库的决定或许并不困难,真正难得的是始终坚守那份奉献大爱的初心。周强用20年的坚守与行动,诠释了这份大爱背后的力量。
通讯员 罗玉丽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上一篇:《老子》:科学时代的智慧之书
下一篇:做一个“老年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