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还没到,可是安徽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些职工已经陆续离开岗位,踏上回家路。原来,这些享有特殊关照的人,是来自该公司“妈妈岗”的女职工。
40岁的张书引是该公司“妈妈岗”的一名职工,每晚都要接孩子放学的她,还承担着照顾家里老人的任务。现在,张书引每天能拿到100元工资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让她感到“这样挺好的”。
对于那些正在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想找工作的女性求职者来说,工作时间和管理模式相对灵活的“妈妈岗”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为此,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总工会的倡导和推动下,一些小微企业、手工作坊积极吸纳宝妈群体,帮助她们就业,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
今年3月初,相山区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一场“妈妈岗”专场招聘会。经过相山区总联系考察和沟通协商,安徽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为宝妈群体开发了一条生产线,提供“妈妈岗”。
“在我们这里,像张书引这样的宝妈,订单最多时需要30多位。”安徽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珍珍告诉记者,“妈妈岗”主要是从事包装之类比较轻松的工作,上班时间不足8小时,对于企业来说,这似乎是个效益不太高的岗位。那么,设置这个岗位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李珍珍看来,这是因为企业和工会组织对女职工有着深刻的“共情力”。
“可能有人会认为,宝妈就是在家带孩子,不用上班,有什么辛苦的?”李珍珍回忆起自己在家当全职宝妈的那段日子,“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实际上,整天窝在家里是很难受的,特别需要有份工作,好让自己感到‘没有被社会抛弃’。”
在安徽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明艳看来,“需要工作”是不少宝妈的共同心声。现在,该公司也积极参与设立“妈妈岗”,帮助宝妈们圆梦。
为宝妈送节假日礼品、带女职工晨跑、开夫妻职工座谈会……为宝妈们跑上跑下,管明艳看到,越来越多的宝妈工作后逐渐变得开朗外向,“让宝妈更被尊重,更有成就感”的目标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相山区三堤口街道有一家不大的门脸,门口牌子上写着“串珠子、电子组装”,一袋袋花花绿绿的零件堆满了走廊。不少女职工排起长队,等待领取活计。里面还有几个小房间,十几位女职工坐在长桌旁,一边聊天一边组装着小手工艺品。这个看似简陋的小加工厂,成了宝妈和困难职工的一方天地。
“我这个年纪只想找个简单的、时间灵活的事做,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困难职工王丽是工会的帮扶对象,她下岗后,工会帮她联系了这份工作,这里走到她家用不上5分钟,她觉得这份工作很合适自己。
“每年要给大家发放总计30万元左右的工资。”小作坊负责人胡丰收介绍,工资按件计算,职工可以自己选择领取多少活计,大部分人都是带回家做好再送过来,“如果有人行动不便,我们还会送货上门。”
在作坊建立之初,胡丰收曾经面临招人难题,当时,工会及时伸出援手,举办招聘会,解决了缺人问题。胡丰收说:“现在,作坊已经不为用工发愁了,因为工会帮我们招人,大家都信得过。”
“对于工会而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宝妈和企业双赢的局面。”相山区总工会主席郜标表示,区总工会将会继续联系和对接更多企业,呼吁设立“妈妈岗”,助力女职工灵活就业,提高她们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