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海港区建立飞絮综合防治体系
飞絮减少了 呼吸顺畅了
本报记者 孙也达
5月12日,多云,秦皇岛市民杨昆没有选择开车上班,而是推出自行车,绿色出行。“我有鼻炎,每年飞絮时都感觉没法呼吸,今年飞絮减少了,呼吸顺畅了,骑车去上班还不堵车,很舒服。”杨昆说。
在杨昆的记忆中,每年飞絮期马路边都会有成堆杨柳絮,空中飘着的杨柳絮让人极不舒服。但是今年这种情况少多了。
“我们建立了‘药剂注射+整形修剪+高压冲洗’飞絮综合防治体系。”海港区园林绿化中心考核办主任张子航说,去年6月,他们给域内的雌性杨柳树注射了飞絮抑制剂,药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打破树体激素平衡,让杨柳树不再开花结种,从源头减少飞絮产生。在去年底冬季修剪时,该中心工作人员特意修剪掉了部分杨柳树枝条,以减少飞絮产生。在今年飞絮高峰期,他们则通过高压水车向飞絮严重的树木喷洒高分子凝聚物,让飞絮提前脱落凝固。
“这棵树标记一下,今年打针需要调整药剂用量。”5月12日,海港区园林绿化中心绿化养护三处副主任杨柳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和平大街,沿街查看路边杨树飞絮情况,发现一棵杨树有轻微飞絮后,便和同事进行标记。
记者看到,杨柳和同事用蓝色喷漆对这棵树进行标记后,又测量了树木直径,在本子上做好记录,作为6月底给树木打针时药剂用量的依据。
“我们每天巡查仍存在飞絮的树,根据情况调整药剂用量。”杨柳说,树木和人一样,每棵树每年的生长情况都不同,需要不断调整药剂用量,既减少飞絮产生,也避免注射药剂对树木健康造成影响。
在随后的巡查过程中,杨柳发现有一棵杨树上杨絮比较多,有可能随时被风吹散。“段师傅,我们在和平大街和友谊路交叉口,你把水车开过来吧,这里有树要喷。”杨柳给开水车的同事打去电话。
不多时,水车到达现场,工作人员操作高压水枪,向可能产生较多飞絮的杨树喷洒高分子凝聚物。随后,杨树上掉落了不少杨絮团,表面包裹着一层透明液体,里面的飞絮没有飞出。“那些没掉下来的杨絮也不会产生大量飞絮了,等它们掉下来,打扫就行。”杨柳和同事们一边打扫掉落的杨絮一边说。
“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今年飞絮防控有效率逾80%,人员密集区域飞絮量减少85%。”海港区园林绿化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孟说。
上一篇:绘制农耕文明的全息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