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
一连多日,从金融市场到跨境商家,都沉浸在对中美关税冲突缓解的喜悦和兴奋中,印证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5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被美媒记者问及中美何时就经贸高层会谈发布联合声明时说的话:“中国有句话‘好饭不怕晚’,我想无论什么时候发布,世界的反应都是积极的。”
外界普遍用“高于预期”来形容此次中美两国官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的首次面对面会晤。根据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各取消91%的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相互调整后的关税于5月14日正式实施。中方表示,中美迈出了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美国问题专家刘飞涛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谈内容主要聚焦近期新增的关税事项,不包括今年2月和3月美国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两度加征的共计20%关税。这意味着,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由145%降至30%,仍处于较高水平。美国依靠单边强征关税的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纠正。
90天关税暂停期的谈判重点
为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并为今年到期的美国国债寻找“接盘侠”,被赋予关税“控制权”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全球贸易伙伴推向对立面并单方面发动贸易战。4月初,在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60多个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中国是唯一一个立场坚定、毫不妥协且第一时间采取反制措施的国家。
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据中方介绍,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美国彭博社认为,正是中方坚持的强硬立场最终奏效,迫使美方让步并满足了中方的主要贸易诉求。德意志银行策略分析师乔治·萨拉维洛斯分析说,这场精心策划的“休战”和特朗普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抢先发布相关消息都清楚表明,中美经贸谈判正进入“更加和解、更加尊重的阶段”。
针对90天关税暂停期,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认为,这为美国恢复来自中国的货物运输和维持货架库存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中国香港一家借助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出海”的平台GenPar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庞国强接受采访时透露,预计未来90天公司业务将迎来一波高峰。不过与此同时,美国最大港口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坦陈,由于预订远洋班轮和安排海运货物需较长时间周期,90天对美国企业而言仍相对有限,难以快速恢复此前中断的中国货运。
刘飞涛认为,中美在90天关税暂停期内有两个谈判焦点:一是暂缓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下一步如何安排,是保留还是取消;二是就美国对华现行实施20%“芬太尼关税”启动谈判。
美方以芬太尼为借口对中国无理加征两轮关税,中方采取了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内的多项反制举措,包括: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加征关税举措等,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些反制措施仍然有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4日表示,美方无视中方善意,对中国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这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
刘飞涛进一步说,美国将国内芬太尼泛滥问题“甩锅”给中国,指控中国是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地是典型的“内病外治”,既无道理也不会产生实际效果。
在刘飞涛看来,“就关税谈关税”是比较有效的谈判立场。谈及特朗普5月12日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提及中美关税谈判成果将有利于“统一与和平”,刘飞涛重申了上述观点。
美国正在“重启对华关系”
梳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会发现,声明在阐述双方承诺的具体举措之前,首先列明了4点共识:中美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刘飞涛认为,上述4点共识均体现了一种意识,即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性。这也是中方奉劝美国不要发动贸易战的前提,因为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的程度很深,对双边经济及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中方在多个场合确认,美方近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是在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后,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对此,刘飞涛分析说,特朗普是在国内供应链中断、经济“滞胀”风险升高、多数美国民众对其关税政策不满的背景下,不得不作出让步,主动寻求与中方谈判。
会谈结束后,特朗普政府内多位官员对外表明了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立场软化。5月12日,贝森特在日内瓦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美在谈判中一致认为,双方都不想“脱钩”。贝森特称,“我们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双方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我们都对贸易平衡感兴趣,美国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同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国正在“重启对华关系”。
格里尔还称,中美能够“如此迅速地达成协议”,“说明两国的分歧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就在会谈结束后第二天,5月13日,美国酒店业巨头万豪国际集团在深圳与中国企业大中华国际集团签署续约15年的合作协议。万豪国际集团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来的一份新闻稿显示,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马雷在签约仪式现场表示,中国旅游业需求强劲,中国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将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方式是有效的
美国“过山车”式的关税政策和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不止一位义乌外贸商家表示,即便目前中美达成互降关税的共识,企业在承接来自美国的大型订单时也会持谨慎态度。
特朗普频繁变动的政策也增加了美联储预判经济和通胀走势的难度。面对特朗普5月13日再度喊话美联储要求其尽快降息,以对冲关税政策带来的通胀,同时刺激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美联储仍选择保持观望态度。
“不能排除未来特朗普政策重回高水平关税的可能性。虽然他可能会从此次大幅加征关税的情况中吸取教训,但不能排除他在个别领域,比如针对某一项具体产品,再次采取出人意料的举措,这是有可能的。”刘飞涛说。
刘飞涛表示,从结果来看,中国目前应对外部冲击的方式是有效的。一方面,面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威胁,中国坚决进行反制;另一方面,中国以非对称策略构建多维应对体系,既防范风险,又注重产业链重构,以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
5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召开外贸企业圆桌会,表示将全力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分析认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始终是中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何立峰副总理5月11日在日内瓦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时强调,中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敞开怀抱的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5月14日,应邀访华的巴西总统卢拉也在北京表示,全球南方国家已不再需要“世界警察”,他们需要的是合作伙伴和尊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