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字小看不清、将产品翻看了两圈才找到想要的信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查看食品标签的真实写照。而今,这些阻碍有望通过“数字标签”的应用被打破。
数字标签,是一种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的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伴随平台功能的完善,而今的数字标签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食品标签的已有内容,还伴有语音、字体放大、视频讲解等功能,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透明化”的双重体验升级。
目前,我国超600款产品已使用食品数字标签。而为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食品数字标签的便利,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标签应用推广。
能够听声音、看视频的数字标签
5月12日至14日,202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在现场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应用示范展台,新京报记者看到四十余款印有数字标签的食品包装,扫描二维码即可跳转至数字标签页面。相较传统标签,数字标签因突破版面限制可以展示更丰富的信息,而因技术支持的第三方平台不同,数字标签功能也各有特色。
在一款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提供的数字标签界面,有“语音播报”和“大字模式”两个选项,点击前者可以听到有关食品标签内容的朗读,点击后者页面字体将明显放大,对老年人、视听障碍人士等不同想要了解食品标签信息的群体都更加友好。
另一款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供的数字标签平台界面,则含有如何使用相关产品的讲解视频。除被扫码产品外,下方还设有“首页”“分类”选项,点击后可以看到同一家企业旗下其他预包装食品的数字标签。
具有多样展示功能的数字标签。 数字标签平台截图新京报记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了解到,我国对提供数字标签技术支持的第三方暂未做统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不同,数字标签的设计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而定,但整体需要符合法律、法规还有标准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首次纳入了数字标签的使用要求,如数字标签和食品标签上同时展示的信息应保持一致、应标示“数字标签”字样明示其身份、数字标签标示内容应在识读后的一级页面直接展示且不应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干扰元素内容。这不仅意味着数字标签正式成为食品标签载体,也为食品产业应用及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数字标签”字样需在预包装上予以明示。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专家指出,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研究食品数字标签的应用和试点,新标准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在把食品数字标签要求纳入食品标签法规标准体系方面实现全球领跑。此外,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规范性应用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的委托下,已开展数字标签规范性应用研究,并起草完成了《食品数字标签规范性应用指南》,对数字标签的标示信息要求、内容、安全性、规范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将适时向社会公开。
全国超600款产品已开展应用
新京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数字标签目前尚属于逐步推广阶段,线下商超中印有数字标签的食品包装不多。采访过程中,虽然部分消费者表示“没见过”“不太了解”数字标签,还有人将其和溯源码等混淆,但尝新意愿普遍较高。
北京消费者孙女士在体验数字标签扫码后表示,“以前配料表的字又密又小,碰上特殊字体和颜色更是眼花”,数字标签最让自己惊喜的部分在于界面设计主次分明,很快就能找到想看的部分,“希望能在更多产品上看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研究员朱蕾介绍,2023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首批试点企业开展了食品数字标签的应用,到2023年12月,有超过20家企业、40款产品完成了数字标签的试点工作。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组织了9个省份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同推动数字标签试点,参与数字标签试点的企业扩大至两三百家,相关产品超过400款。
2025年,为进一步推广食品数字标签的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标签应用推广。至今超过600款产品已参与了数字标签应用,覆盖乳制品、粮食制品、植物油、饮料、糕点、膨化食品等大众日常主要消费的食品类别。
星巴克自2023年11月起率先在中国市场启用数字标签,目前已有咖啡饮料、果汁茶饮料、糕点饼干、乳制品等12款印有数字标签的预包装产品。作为较早加入试点的参与者,星巴克感受到消费者对数字标签的关注度正逐步走高,“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可知,数字标签从最初的少有关注,已发展到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相当次数的浏览量。”
对于使用数字标签后,实体标签内容是否会被过度简化的担忧,朱蕾表示,食品数字标签是在现有食品标签的基础上,额外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获取食品标签信息的方式,目的是给消费者提供便利,并不会发生用了数字标签,就不标食品实体标签的情况。同时,相比传统标签,数字标签只多了一个扫码的过程,相信应用一段时间后,各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可以熟练通过扫码使用数字标签获取信息。
优化企业管理效率
作为新的标签载体,国家标准目前鼓励但不强制食品企业使用数字标签。前期试点工作中,已有企业感受到数字标签带来的便利。
连锁便利店品牌厦门见福指出,结合数字标签建立的系统,企业可以精准识别临期商品并自动触发打折机制,杜绝过期商品流通。供应链数据也可以反哺生产端,实现产能调节、原料溯源等动态优化,降低损耗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目前,公司的数字标签已从最开始展示基础信息的1.0版本,迭代升级到具有追溯功能的5.0版本,消费者扫码行为沉淀的真实需求数据,将反向驱动企业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最终构建“需求-生产-监管”的数字化新生态。
星巴克发现,实际应用中,数字标签有助于解决线上销售时食品标签信息展示不全或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因使用的是国家免费的数字标签平台,企业无需在平台维护方面投入过多费用。“我们看好数字标签的广阔前景”,星巴克方面表示,数字标签面向未来,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消费者沟通方式,其广泛应用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以及国家政策的继续完善与持续推进。“相信随着数字标签相关标准法规的完善,未来可以通过更多信息化方式管理标签信息,有效节约食品标签设计、审核与维护成本,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益海嘉里金龙鱼告诉新京报记者,从效果来看,数字标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不同标签阅读需求,也满足了企业对各类标签展示需求。如未来数字标签能与实物标签相辅相成,适度减少实体标签的标示信息,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标签材料面积,减少油墨等印刷材料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等,兼具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下推广阶段要继续加强宣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数字标签。
围绕数字标签工作的后续规划,新京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组织各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数字标签推广,提升数字标签的知晓度。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已把数字标签应用研究列入今年重点调研计划,将深入了解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数字标签的阅读体验,并计划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就数字标签应用推广制定相关鼓励性措施,在不影响消费者信息获取和市场监管工作的前提下,适度简化食品标签标示内容,“一是可以减少标示内容,使消费者更关注的信息,如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有更大的空间展示,二来也可以减少食品企业印刷成本,增加企业应用数字标签的意愿。”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唐峥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