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格
回眸历史,永久自行车最辉煌的时候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它是很多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那时,自行车作为三大件之一,风头无两。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被称作自行车的王国。人们对于自行车的感情无法言喻,永久、凤凰是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牌子。
永久的LOGO非常有创意。它以汉字“永久”二字设计成一辆“自行车”,简洁直观,构思精绝,成为中国设计史上的经典。这是1957年邵再生、张雪父设计的。这个LOGO一直使用至今。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联合发文,公布了“共和国印记”100项见证物名单,永久牌系列自行车(组件)名列其中,并成为国内自行车行业中唯一上榜的品牌。
我站在永久自行车厂旧址上,看着已经成为江浦路街道辽源党群服务中心的这个地点,心中颇多感触。中心给永久留了小小的一个展示室,陈列一些当年的旧物,文件、工作服、工资条等等。展示室在2024年12月1日正式开放,它与百姓的生活也密切相关。
永久人安军在回忆文章中记述了一段往事:一位老工人因为儿子要做心脏手术,想要一张13型自行车票送医生,让儿子的手术能有保障。永久13型因为产量少,材质好,用的是锰钢,精工细作,所以这个型号的自行车一般都要批条,安军看到老师傅急迫的样子,帮他向领导反映了,领导马上批了条子,老师傅激动不已。他儿子的手术非常成功。赵解平去拍婚纱照时,拍照片的知道他是永久自行车厂的,兴奋地问他要13型自行车的票子,赵解平犯难了,他只是普通员工,不可能为自己要拍婚纱照去申请13型自行车票,他只好放弃了。后来在别的照相馆拍了一套婚纱照,不敢说自己是永久自行车厂的了,因为一票难求。
我的一位发小,在活动抽奖中,竟然抽到一等奖,这是她第一次抽到奖,也是最后一次抽到奖。这个奖是什么呢?就是永久自行车。她高兴得无法言语,那时,拥有一辆永久自行车是很有面子的事,骑着它穿行在街道上,内心十分自豪和得意,骑回家是要推进家里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院根据永久自行车厂提供的资料设计了很大一个厂门和厂牌,永久的老人们都在厂门上签字,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情形。这些,都陈列在党群服务中心里面,永久保留下去。
已退休的永久人在章和轼老厂长的组织下,花了四年冒着酷暑寒冬采访了健在的老永久人,写出了厚厚一本《永久故事》。这不是简单的回忆,是上海发展进程中一个自行车厂历史的缩影,值得后人去翻阅它的故事,了解当年永久人是怎样拼搏的。
我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但着装时尚的女士,我请她站在上海自行车厂的牌子前,拍下了一张照片。我觉得这个画面诠释了永久人的气质,历经岁月的流逝,依然靓丽动人。
一辆自行车,一群人,这就是永久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