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五津”从诗词里走出,又在时代浪潮中被赋予新意义——5月14日,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发布新津民营企业家“五津”精神,即“敢闯、善创、坚守、奉献、共生”。
当天活动上,新津还发布2025年首批场景创新清单,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大领域、23个场景;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0亿元。
新津,素有“中国民营经济摇篮”美誉,近年来走出了新希望集团、新筑股份等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
跳出新津看成都,几个月前,成都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统筹全市各级力量,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在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施行之际,当天活动中的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新津乃至成都更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信心与决心。
有信心
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企业说:“增强了投资兴业的信心”
“我是新津人,在这里出生、创业和发展,然后走向全国、全球。”当天活动现场,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回忆多年的发展历程,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对我们的帮助。”
近年来,成都相继出台民营经济“55条”、成立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持续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坚定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大胆创新、安心创业。截至4月底,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累计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278场,直接惠及企业超万家,促成409家企业与228家金融机构产融对接……
一组“56999”的数据概括了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成绩——贡献了全市50.3%的经济总量、60.1%的税收、96.6%的经营主体、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0%以上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生力军。”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新津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一路向好。
“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3%,排名成都第一。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迈进‘百亿’俱乐部。”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
有数据,也有企业的切身感受。当天,参会企业代表还参观了天府智能创享中心、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健康食品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等,深入了解新津现代产业规划、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感受到这里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增强了我们投资兴业的信心。”参观企业代表说。
有决心
将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锻长板,也补短板。
将视野放宽到全国,在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中,成都仅10家企业上榜,不及山东东营、河北邯郸、浙江绍兴等城市。“成都民营经济还需‘添把火’。”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
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还看到发展中的新机遇:“当前,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培育,竞争的不再是土地价格、补贴政策,而是完善的产业配套、广阔的发展机会。”
向短板要动力,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当天会上,一系列的活动彰显了新津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决心——
场景更多。当天发布的2025年新津首批场景创新清单,主要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绿色食品、智能装备、数智融合”6大领域、23个场景,聚焦政府需求端和市场供给端,广泛开放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生态,推动“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引育更多“城市合伙人”。
服务增效。记者从会上据悉,今年,新津区将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明确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惠企政策、法治环境、要素保障等5大重点任务,全力打造“津心为企”服务品牌。
当天还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智琪食品、安之孚储能、盛邦新能源等16家企业参与签约,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0亿元。
“在前期考察过程中,就发现新津区的营商环境很好。” 安之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先鹏说,公司将在新津投资建设一座4GWh的智慧低碳储能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
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茁壮成长,不断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图片、视频由新津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