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让旧房“一键换新颜”——“焕新城市·科技筑家”系列报道之三
左图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心项目工作人员使用空中造楼工厂助力高效立体化施工。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右图 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孙 瑜
近期,北京市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A组团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土方开挖及护坡支护工程正有序推进。这片曾经以“老破小”“筒子楼”闻名的区域即将迎来蜕变——改造后的新居将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升级为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住宅。
在城市更Hehson潮中,装配式建筑技术、光储直柔技术、空中造楼工厂等创新技术与设备成为关键“助推器”。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工厂预制与现场组装,大幅压缩施工周期。光储直柔技术让建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显著提升其绿色节能水平。空中造楼工厂则突破高空作业瓶颈,将复杂施工转化为标准化流水线作业。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加快了改造速度,让旧房“一键换新颜”,还使建筑更加绿色节能,实现了旧房改造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装配式建筑技术: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
广州发电厂是广东省最早的发电厂,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2024年,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对厂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对主厂房、主控楼、煤棚、烟囱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焕新工业遗产,留住城市记忆。
在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中,装配式建筑技术成为工业遗存焕新的核心引擎。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建造体系,以“工厂预制+智能装配”模式打造百米级“摩天工厂”,实现工业空间功能迭代升级。
“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用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房子。我们把房子拆分成一个个不同的部件,比如墙壁、屋顶、楼梯等,然后在工厂里按照标准把这些部件制作好。这些预制的部件就像积木块,它们有特定的形状和功能。”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解释,“之后,工人把这些制作好的积木块运输到改造现场,再由工人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组装起来。这样就免去了传统房屋改造需要在现场一砖一瓦地砌墙、一点一点地浇筑混凝土等操作,大大提升了建造速度和效率。”
在叶浩文看来,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或改造房屋,施工速度快,能让人们更快入住新房或搬回改造后的旧房,减少等待时间。“除此之外,工厂预制的构件精度高,质量有保障,能有效避免传统施工中常见的墙面裂缝、渗漏等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装配式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通常较好,可有效降低外界噪音干扰,保持室内温度稳定,提升居住舒适度。”叶浩文说。
叶浩文指出,当前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城市更新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成本偏高、技术适配性不足等问题。例如,老旧小区的道路通常比较窄,大型吊装设备难以进场,因此还需进一步研发小型化、模块化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及施工装备。
“未来,装配式建筑技术将与智能化技术结合,提升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与优化。”叶浩文说。
光储直柔技术:给老旧建筑披“绿衣”
在广东深圳福田闹市区,一座拥有40年历史的福田供电局大楼通过光储直柔技术完成“绿色蜕变”。这座建筑创新集成了屋顶光伏、直流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网络及新能源充电桩等,使建筑碳排放量直降10%。
中建集团光储直柔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建科技低碳智慧城市公司总经理齐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光储直柔技术是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直流配电和柔性用电设备相结合的新型电力技术。
光储直柔技术为百姓带来了实惠。“首先是经济实惠。家庭安装光储直柔系统后,光伏发电可满足家庭部分用电需求,减少从电网购电,长期下来能节省电费。在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家庭光伏发电量若有剩余,还可卖给电网,获得额外收益。”齐贺介绍,光储直柔技术还可以平滑光伏发电的功率波动,减少因光照变化导致的电压、频率波动,为电器提供稳定电力,延长电器使用寿命,降低因电力不稳定造成电器损坏的风险。
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中,不少老建筑通过光储直柔技术披上“绿衣”,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齐贺说,光储直柔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领域有很大发展空间,其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化,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空中造楼工厂:“体格”大且功能全
前不久,在广东省广州市重点民生工程南沙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现场,一个近350吨的“钢铁巨兽”向上攀爬至控制人员指定的楼层。
这个“钢铁巨兽”是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应用的新型智能建造设备——空中造楼工厂。“空中造楼工厂也被称为空中造楼机,是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中铁城建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经理潘笑豪向记者解释道,空中造楼工厂把造楼需要的材料、设备、人员等整合到智能集成化平台上,工程团队直接在该平台内部建楼。这一平台可以随大楼不断爬升,将建造一层楼的工期缩短1天至2天。
潘笑豪介绍,在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投用的空中造楼工厂,由支撑系统、液压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钢桁架平台系统、挂架系统、模板悬挂系统、附属集成设备系统七大系统组成,具有施工效率高、承载力大、结构轻巧等特点。
“空中造楼工厂‘体格’大,功能完备,整体爬升一个约3米高的结构层仅需55分钟。”潘笑豪说,空中造楼工厂为工人在高空提供了工厂化作业环境及全天候作业条件,产生的粉尘和噪音较少,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随着空中造楼工厂的爬升,各项工艺逐层进行,从下到上形成工厂流水线,让百米高空的建筑施工作业如履平地。
在传统的高楼建筑施工中,工人需要在高空进行大量露天作业,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潘笑豪说,空中造楼工厂将大部分施工工作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工厂环境中,减少了工人在高空作业的时间和风险,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这也间接为居民生活营造了更安全的周边环境,减少了施工事故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
“当前,空中造楼工厂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计划以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为试点,系统性积累技术应用经验。”潘笑豪说,未来,空中造楼工厂有望在城市建筑更新中得到更多应用,帮助更多老房子变为智能安全、居住舒适的好房子。(孙瑜)
原标题:创新让旧房“一键换新颜”——“焕新城市·科技筑家”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