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色政府网
建设中的黄百铁路那蒙澄碧河特大桥。□覃蔚峰 摄4月20日,百色巴马机场高速公路实现全线单幅贯通;4月29日,乐业至望谟高速公路乐业北管理所综合楼正式完成主体封顶;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以下简称“黄百铁路”)广西段连篆隧道开始掘进施工;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9931亿元,占项目总概算50.1702亿元的65.76%……4月以来,百色一批交通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百色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
近年来,百色紧紧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布局,以建设“交通强市”为目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发展、农村公路优化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青山秀水间如椽巨笔擘画的一条条路网通畅四方,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交通建设提质增效
5月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百铁路广西段拉达隧道顺利贯通,工程进度稳步推进。
拉达隧道全长569米,是黄百铁路接入南昆铁路永乐至百色间增建二线的关键工程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建设单位通过施做导向墙和管棚、抗滑桩以及仰坡锚杆框架梁等措施加强隧道洞口防护,尽量减少开挖对边坡的扰动,同时按照“先探测、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测量、早衬砌”的施工原则,强化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识别管控,优化爆破工艺,确保隧道施工稳步推进。
黄百铁路正线全长约31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90.6%的超高桥隧比和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工程推进带来了极大难度。为攻克这些难题,交通运输部门与项目团队携手创新,采用“科技+安全”双驱动模式破题。在乐业县老山隧道,智能掘进装备的引入让工效实现了翻倍提升;全线推行的“先探测、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精准施工法,构建起三维立体防护体系,成功破解软弱围岩段施工难题。
技术创新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25年1月15日,全线首座隧道——迎山2号隧道顺利贯通;3月9日,站前1标全线隧道全部进洞施工。截至目前,广西段已有25座隧道实现进洞施工,安全贯通3座,正洞累计掘进超过1.68万米,桥梁桩基完成超过2800根、桥墩76个。
在攻坚克难的背后,是多方联动的制度创新。百色市牵头成立市、县两级项目建设指挥部,构建跨层级协同机制,形成“专班推进、并联审批、挂图作战”的高效工作格局。在各方努力下,项目累计完成土地征收3000余亩,拆迁房屋4万余平方米,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5月8日,黄百铁路(乐业段)顺利取得项目首本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交地即交证”,为黄百铁路(乐业段)建设按下加速键。
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G80广昆高速公路南宁至百色段改扩建工程(坛洛至百色段)项目(百色段)建设用地,批复面积3512亩。这意味着该项目(百色段)即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作为广西“横8”高速主骨架核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02.39亿元,是联通滇黔粤、衔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
为推动项目(百色段)尽快落地,市交通局主动作为,构建跨部门攻坚体系,通过“专班推进、挂图作战”高效推进临时用地审批,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破解要素瓶颈,为工程全面铺开奠定基础。目前,施工招标已圆满完成,各标段全面进场,办公区建设、表土剥离、临时道路开通等作业有序开展。项目预计于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全程双向八车道通行,通行效率较目前提升60%以上。
“四好农村路+”模式,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近日,田东县宝达村至杏花村民锦屯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共修复下沉路面1857平方米,新建排水系统0.4公里,消除安全隐患点2处。此次路段改造不仅解决了困扰群众的出行难题,也是该县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重要举措。
4月29日至30日,省道306线平果菊良至田东交界段改建工程交工验收会议召开。经综合评议,验收小组一致认为,该工程项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工程质量合格,满足交工验收条件,同意通过交工验收。该项目起点位于平果市旧城镇菊良村附近,终点位于田东县与平果市交界处,全长约44.03公里。项目沿线贯穿多个产业园和旅游景点,为旧城镇、海城乡、同老乡沿线16个村屯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直接受益群众10万余人。
要想富,先修路。百色聚焦农村地区出行条件改善,创新实施“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97.7亿元完成6919个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9636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239万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8229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4284万公里,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成果。
在养护管理方面,百色市构建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推动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推行“四化”养护,保障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乡村振兴”建设。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凌云县获评“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凌云县弄福至弄也公路、右江区龙和至大楞公路获评广西“美丽农村路”。从“出行路”到“产业路”,从“交通线”到“风景线”,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产业道路、农文旅融合道路,连通了广袤的城乡大地,构筑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发展多式联运,跑出物流运输“加速度”
百色市多式联运发展迎来强劲开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多式联运装卸搬运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4.85%,以稳健步伐实现“开门红”,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百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的生动实践。立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我市加快规划建设百色物流枢纽港,选择百东新区(百色高新区)内的二塘作业区作为先导,按港产城一体化思路规划建设区域大型物流枢纽及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内容包括铁路专用线、码头改扩建、煤炭储配中心、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园区等,建成后吞吐能力超千万吨,将成为平陆运河上游第一港、黄百铁路下水第一港。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可研、勘察及一期工程设计的招标工作,今年将开工建设。右江航道沿线田阳区、田东县、平果市也正在因地制宜谋划港产城一体化项目。
百色还出台了《百色市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大力培育以水运为中心的物流组织新模式。对于集装箱公水联运班轮航线、集装箱公铁联运班列给予补贴支持,推动大宗货物“散改集”“公转水”“公转铁”,提前引导西南地区货物走右江航道,培育引进多式联运市场主体。
与此同时,百色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企业了解运输合同签订及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分析预测营收状况,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方案。积极培育多式联运企业,2025年2月新增1家规下转规上企业,拉动指标增长0.5个百分点。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及时到位的财政奖补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目前,全市物流及相关企业达535家,物流产业集聚区33个。依托“百色一号”,创新打造“百色一号”区域物流联合体“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在13个国内重要城市及东盟国家4个主要城市建立物流分拨中心,2024年共发运跨境专列200列,同比增长108%。
百色正以交通为先导,在区域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来源: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