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5月14日,广州市委金融办等部门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养老金融十二条”)。
“养老金融十二条”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产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
“养老金融十二条”从十二个方面明确了广州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提升对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二是丰富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三是加大养老产业发展融资支持,四是支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拓展丰富融资渠道,六是综合衔接协同各项支持政策,七是加强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八是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便利化和获得感,九是探索建立养老金融示范区,十是探索港澳养老金融合作,十一是加强养老金融宣传引导,十二是加强风险防范。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点评称,金融资金支持有望壮大养老产业,激活银发经济,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而对金融机构来说,则是更多元的养老业务金融赋能机会。
据悉,广州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成熟定型,逐步推动“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企业年金以引才留才聚才为导向加快发展,目前广州已有3015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51万名职工。广州是首批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养老理财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等各类养老金融试点业务种类覆盖最多的城市之一。
相关政府部门推动开展了“银龄安康”意外伤害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大病保险、“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等老年群体专属或覆盖老年群体的医疗健康保险,广东金融监管局率先在辖内保险公司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
泰康粤园供图记者获悉,多家保险公司在广州市投资布局养老服务产业,构建“保险+养老+医疗”生态,助力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粤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泰康之家正在加快粤园二期的建设。该项目竣工后,粤园可提供约1530个养老单元。
广州市委金融办表示,广州市养老市场广阔,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12.92万人,目前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下一步,各部门将紧密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引导、推动金融服务银发经济,提升养老金融供给,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业态,打造养老金融业务场景。
加大养老产业融资支持力度
“养老金融十二条”提出,加大养老产业发展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支持合理融资需求,提供融资融智服务。鼓励保险公司稳健有序投资参与发展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拓展丰富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产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广州银发经济产业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和骨干企业,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科技创新和并购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养老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养老金融十二条”提出,用好外汇管理政策,探索提升养老产业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养老产业企业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模式下自主借用外债,进一步满足养老产业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鼓励地方金融组织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市场定位,为养老产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组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养老产业本身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等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资本对养老产业的排斥效应。
关于养老产业融资方面,胡玉玮表示,我国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单一,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等传统银行信贷,审批流程复杂,从贷前调查、信用评估到还款期限、贷款利息的商议,审批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不利于资金快速流转和补给。此外,银行传统借贷业务往往需要重资产作为抵押担保,但在养老服务业轻重资产逐渐分离的大趋势下,相关企业将通过租赁重资产的方式,配以完善的养老服务模式盘活资产,这意味着轻资产运营企业难以提供重资产抵押物,由此导致的资金缺口问题,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很难帮助解决,新型融资渠道如REITs等尚未完全打通。
“证券行业在养老金融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证券行业加大对银发经济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助力相关企业通过IPO、再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发展,也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胡玉玮表示。
盘和林也表示,政府扶持对于养老产业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养老产业关键是养老项目设计要和养老保险保障结合起来,让养老项目都有可持续的经济性和足够高的投资回报,才会激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养老项目中来。
作者: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