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常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宣布,2025“华罗庚杯”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即日起启动报名。
近年来,常州不断在优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创新政策等方面下苦功,聚焦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城市定位,统筹推进常州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布局。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集聚人才的有效手段,服务全市人才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产、学、研、用、金、服、城”的多向对接交流平台,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窗口和有效示范。今年,作为连续举办过9届的地方科技创新创业类品牌赛事,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守正创新,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标准、更新的模式,举办新一届创新创业大赛。
据悉,本届大赛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旨在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汇聚常州,引导更广大的社会力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1028”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常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使常州加快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大赛由常州市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等16个部门共同协办,在常州市创新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组织协调工作。
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周欣表示,本届大赛与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和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省赛)相衔接,赛程安排及时间节点相协调,参赛条件和评分规则与省赛一致。比赛根据不同参赛主体分团队组、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三个组别,设初赛和决赛环节,按照主项赛和专题挑战赛两类赛道进行比赛,其中主项赛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五个方向比赛,专题挑战赛则聚焦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具身智能、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分别进行比赛。
记者了解到,2025“华罗庚杯”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5月30日17时为大赛报名阶段,期间公开向社会征集参赛项目;7月中旬将在常州市科技局网站上公示拟入围决赛的项目名单,期间同步开展尽职调查,确认入围项目的决赛资格;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决赛路演阶段,期间将举办3场专题挑战赛决赛和1场主项赛决赛,各自决出一二三等奖;预计8月下旬发布决赛结果。大赛期间,组委会将组织多场大赛宣介和培训活动,帮助熟悉比赛规则、提高竞赛水平。
周欣透露,本届大赛一方面通过举办相关赛事和配套活动,集聚优质创业资源关注、参与大赛,另一方面结合辖市区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继续扩大赛道规模,在去年两场挑战赛基础上,新增具身智能专题挑战赛,助力打造常州市未来产业发展高地。此外,作为常州市衔接第十三届省赛的官方报名及推荐通道,大赛进一步优化了报名流程与个性化功能模块,为便于在报名阶段选择赛道,经与省赛组委会沟通后,在报名平台上新增了常州赛赛道选项。
本届大赛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团队和企业,将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3万元/项的直接奖励支持。此外,大赛今年还与江苏银行深入合作,为大赛获奖单位提供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三个等级的贷款授信和三年期无还本续贷支持。本届常州赛的决赛结果将作为省赛行业赛的推荐依据,市赛结束后,将择优推荐团队和企业参加今年的“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行业赛,并有机会竞争第十四届国家赛的入围资格。此外,对在本届大赛中组织和推荐数量多、项目优的单位还将评选出10家左右授予“优秀组织奖”,并给予相应奖励。
九年磨一剑,自2016年以来,常州赛已累计吸引近3600个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报名参赛,引导约320支创业团队在常州市落地孵化,涌现出赛璞睿生、脂禾生物、海疆空天等一批优秀参赛案例;累计决出奖项894项,给予总计2.08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同时,作为衔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地方性赛事,常州赛通过多轮选拔机制,积极向上输送优质项目,其中推荐参加省行业赛项目309项,在全国和省总决赛上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达62项。近4年来,常州项目星光熠熠,在全国赛舞台上共斩获奖项7项,省总决赛奖项36项,其中全国赛获奖数持续保持全省各赛区首位。
(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谢博涵 通讯员/韩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