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去年起更是一路飙升,几乎一两个月就会涨一次价,远超正常物价上涨速度。“羽毛球要变成贵族运动了”“月薪两万打不起羽毛球了”……社交平台上,不少球友抱怨。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羽毛球价格上涨?现在还有人在打羽毛球吗?
探访1
涨价竟因鹅毛鸭毛不够用
小明是一名羽毛球“发烧友”,不仅每天午休时间打羽毛球,周末有空还要去球馆打几个小时球。她粗略算了算,现在一个月光买羽毛球就要花好几百块钱,而且“还是没买好的”。
“涨得太夸张了,感觉有点离谱。”羽毛球通常论筒卖,一筒12个。小明回忆说,2019年,威克多训练球50元一筒,一只球大概4元多,现在同款球差不多要10元一只。对于普通水平爱好者来说,打一个小时双打,消耗3至4只球很常见。即便大家均摊,费用还是有点高。
羽毛球价格为何“疯涨”?从各大厂商发布的调价公告来看,“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是主要原因。简而言之,打球的人越来越多,羽毛却不够用了。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一项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显示,中国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数高达2.5亿。而制作羽毛球所需的鹅毛和鸭毛供应量却没有同步增长。北京市羽毛球协会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主任周志辉直言,原本禽类养殖主要是为了供应肉蛋,养殖企业不会为了生产毛片而养鹅、养鸭。鹅毛、鸭毛供不应求,羽毛球肯定会涨价。
探访2
球场仍火热打球人没见少
“五一”期间,记者来到朝阳区一家网红球馆,只见黄金时段馆内基本满场,非黄金时段15片场地也能订出大半。店长梁超云告诉记者,客流量并没有因为羽毛球涨价出现太大变化。“可能当一项运动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之后,就很难轻易割舍了。”
京东运动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平台包括自营和三方店铺的羽毛球成交额同比增长接近翻番,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青少年用户和专业用户的需求明显增长。
“反正我身边这些人都挺追求运动质量的,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好球’,觉得‘好球’才配得上自己的水平。”羽毛球爱好者郭圆圆说,没听说有谁因为羽毛球涨价不打了。“平时每周打一两次球,每次两三个小时,大家平摊费用还能接受。”
面对羽毛球价格上涨,很多球友也想出了“节俭”的办法。“以前一只球只能打10分钟,断一两根毛,飞行不太稳就换掉。现在可以打上半个小时,实在飞不起来了才换一只球。”小明坦言,自己和球友还会把几个用过的球拆开,再把完整的羽毛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球。
探访3
新质球登场尚待认可
如今,新材质球的亮相,也缓解了部分球友的“涨价焦虑”。
最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碳音球,它采用高科技碳纤维材料制成,不用羽毛,不受毛片涨价影响。近一年来,经过几次迭代升级,碳音球已被很多人所认可。虽然一筒碳音球零售价超百元,但它非常“耐打”,一只球四个人能打一两个小时都没问题。“不过,毕竟是人工材料,飞行轨迹跟生物球有明显差别,控球、杀球、吊球时的手感也不一样。”小明说。
周志辉则看好去年底发布的一款国货新球——“无线想象”。它与传统生物球“球头+毛”的结构不同,中段添加了人造连接件。更重要的是,制作生物球只使用羽毛的毛尖,而“无线想象”用的是羽毛剪掉尖端后剩下的根部,不仅更结实、耐打,且使用毛片的数量也比生物球少。由于是回收“废物”再利用,其生产成本也较低,目前电商官方旗舰店一筒球售价不到80元。
周志辉认为,这款新球的飞行很稳定,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业余爱好者的需求,“不同人群根据不同目标可以有不同选择,比如练扣杀的时候就可以用它。”
【破局】
推广新质球渐成行业共识
就目前趋势来看,羽毛球的价格短期内仍会继续上涨。那么,羽毛球会不会变成只有高收入人群才玩得起的“贵族运动”?其实不然。
从去年起,碳音球的主要生产商便开始借助品牌影响力,使用新材质球举办全民健身和青少年赛事,并设置奖金吸引“民间高手”参与。使用“无线想象”的业余比赛也进入筹划阶段。“品牌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市场,让球友去接触、适应新球。”周志辉坦言,市羽协不排除未来在较低级别赛事中尝试使用新质球,并建议体育管理部门通过举办群众赛事推广、扶持新球,“随着不断研发优化,新质球的体验会越来越接近传统生物球。”
事实上,推广新质球已经成为羽球界的共识。在日前落幕的苏迪曼杯比赛期间,退役奥运冠军黄雅琼在发布会上特意向大众推广碳音球,称“飞行轨迹挺稳定的,适合大众使用”。4月举行的亚锦赛期间,亚羽联首席运营官崔永声也表示,羽毛球涨价的问题在亚洲范围内普遍存在,亚羽联正在探索解决方案,计划未来在适合的赛事中使用新质球,“这就像新能源汽车,需要一定时间让市场去适应和接受。”本报记者 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