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在消费金融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金融”),近期的一系列动向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2025年5月12日,招联金融在银登网连续披露三期个人贷款不良转让项目。令人咋舌的是,2025年才刚过去4个多月,其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项目就已经达到第11期。在不少同业才刚启动相关债权资产处置工作的背景下,招联金融如此高频率的转让节奏,彰显出其迫切想要将坏账出表的诉求与决心。
1
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转让频繁
成立于2015年的招联金融,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组建并合营,各占股50%,可谓出身不凡,注册资本高达100亿元。旗下拥有“好期贷”和“信用付”两大核心产品体系,发展势头一度十分强劲,截止去年末,拥有注册用户超2.9亿人,累计发放贷款超2.7万亿元。
然而如今,招联金融却面临着资产质量的严峻挑战。从今年第9期个贷不良转让项目来看,涉及未偿还本金总额5.89亿,若包含利息则高达10.58亿,平均逾期超1000天,主要来源于贵州、四川、云南、河北等多个地区。第10期个贷不良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额4.86亿,涉及本金3.29亿,主要来源于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第11期个贷不良项目未偿还本息总额4.55亿,涉及本金3.05亿,主要来源为广东、广西、山西、河南等,且这两期项目对应逾期天数均已超过600天。
综合这三期项目来看,本次转让共涉及本息近20亿,均被记为损失类资产。在这样的处置情况下,或许只能勉强收回部分现金流。根据公告内容,三批项目转让竞价日均在5月28日,起始价分别为3891万、2934万和2607万,均不到应收本息总额的1折。
2
深陷诉讼纠纷,投诉问题不断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忙于不良贷款转让的同时,招联金融还陷入了大量的诉讼纠纷之中。据天眼查网站显示,仅2025年5月份,招联金融就与用户有近50起借款合同纠纷诉讼,诉讼范围遍布全国多地,这无疑极大地消耗了公司的人力和物力。
不仅如此,从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网站的数据来看,招联金融相关投诉已高达2.7万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高利息、违规息费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招联金融的品牌形象,也反映出其在业务运营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
3
业绩首次下滑,市场份额被挤压
除了上述困境,招联金融在业绩方面也遭遇了滑铁卢。2024年,招联金融经历了成立以来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同比均下降的窘境。总资产规模为1638亿,较上年大幅下降127亿,负债总额1411亿,环比上年下降151亿。在收入方面,2024年实现收入173.2亿,同比下降11.7%,其中净利息收入及净手续费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6.2%,降至30.2亿。
在市场份额方面,招联金融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曾经稳居行业前列的它,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比如马上消金保持平稳并仍居第一梯队,蚂蚁消金则积极拓展业务,大展拳脚冲击行业龙头地位,而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宁银消金、哈银消金等中小机构业绩普遍上涨,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4
多重因素交织,发展遭遇瓶颈
招联金融如今面临的困境,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从外部环境来看,居民信贷需求减弱,叠加市场降息大环境,对其业务产生了直接冲击。消费金融市场流量见顶,竞争愈发白热化,招联金融的自营获客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从内部因素分析,在新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对同业拆借、担保贷款比例等设限,直接影响了招联金融的融资结构和业务扩张能力。同时,过去几年为了追求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招联金融部分客户债务压力加大,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资产质量逐渐下滑。自2019年开始,其坏账率便开启了上行周期,累计上行幅度达68BP。
面对如今的困境,招联金融后续将如何应对?是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还是调整业务战略,优化资产结构?亦或是通过加强风控管理,提升资产质量,重塑市场信心?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而市场也在密切关注着招联金融未来的发展走向。(内容来源|知谭商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