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兵
足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世界杯、欧洲冠军杯等世界顶级足球赛事吸引全球目光,彰显出足球的独特魅力,推动足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我国高度重视足球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足球运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应通过宣传足球文化、扩展训练场地、制定训练计划等措施创新足球训练模式,充分展现高校足球教学魅力,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中国足球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足球文化影响
高校应将足球历史、著名赛事等重要内容融入足球文化课程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足球文化。讲解足球历史时,从古代蹴鞠讲起并详细阐述其发展历程,紧接着介绍现代足球在英国的诞生与发展,通过全面的历史讲解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在时间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体会足球文化的多元性,感受足球深厚的历史底蕴;著名赛事介绍可以世界杯为例,讲述其创办历史背景、赛事经典瞬间,激发高校体育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强对足球文化的认同感。
高校可以精心策划举办足球文化节,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助力学生全方位感受足球文化魅力;向全校学生征集与足球相关的摄影作品,并开办足球文化摄影展,设置专门展览区域展示优秀作品,让全校学生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编排足球主题的舞蹈、歌曲等节目,以音乐和舞蹈为辅助展现足球运动的激情与活力。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足球文化,扩大足球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公众号定期发布足球赛事报道等与足球文化相关的文章,详细介绍世界知名足球赛事的精彩瞬间;利用微博开放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展开与足球相关的话题讨论和热点资讯,及时转发国内外重大足球赛事精彩瞬间,鼓励学生和网友参与话题讨论。
优化场地条件,拓展教学资源空间
高校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和学生活动特点,对足球场进行合理分区。划分射门练习区,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射门目标,帮助学生集中进行射门技巧训练;划分传球、带球练习区,通过设置障碍物等模拟真实比赛中的复杂场景,提高学生控球和传球能力。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闲置空间,开辟新的足球训练场地:在确保闲置楼顶结构安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铺设人工草皮、设置简易球门和防护围栏,将楼顶改造成小型足球场,供学生开展小规模足球活动,增强学生足球实训体验。
高校可以与周边社区、体育场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享场地资源,缓解高校足球场地压力,推动高校足球教学蓬勃发展。与社区管理部门友好协商,利用社区公园空旷地块设置临时性足球球门和训练设施,在不影响居民正常休闲活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充分发挥校外足球场馆设施完备、场地条件良好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训练和比赛环境;借助校外体育场馆专业性较强的教练和裁判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和裁判服务,提高足球教学质量。
搭建赛事平台,构建层级竞赛体系
高校足球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足球基础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精英层三个层次,进行个性化分层训练。针对足球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讲解基本足球知识,要求其反复练习带球、传球、停球等简单技术动作,通过大量基础练习夯实学生足球技能基础;针对具备一定足球基础的高层学生,注重足球技术的精细化培养,增加过人技巧等难度较高的技术训练,同时引入二过一等简单的战术配合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足球战术的运用;针对足球水平较高的精英层学生,注重培养个性化和专业化,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位置为其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安排其参加较高水准的比赛和交流活动,提升这一层面学生足球竞技水平。
以赛促练是展现足球教学魅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组织多元化校内足球比赛,能够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可以院系为单位开展院际联赛,采用循环赛制,力求每个班级的球队都可以与其他班级的球队进行比赛,增加比赛场次和学生参与度;可采用淘汰赛制举办校园杯赛,从足球社团选拔精英队伍参赛,通过激烈的比赛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高校和足球教练还应主动与其他高校、足球俱乐部等建立联系,组织友谊赛、邀请赛,为学生创造参加校外比赛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参加校外足球比赛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校外赛事交流对提升学生足球水平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上一篇:公厕地图
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