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情报圈
本周第二个悬念揭晓——昨晚20:30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低于预期:
- 美国4月CPI年率2.3%(市场预期:2.4%;前值:2.4%)
- 美国4月CPI月率0.2%(市场预期:0.3%;前值:-0.1%)
- 美国4月核心CPI年率2.8%(市场预期:2.8%;前值:2.8%)
- 美国4月核心CPI月率0.2%(市场预期:0.3%;前值:0.1%)
1、这份数据大体引发了“美元下跌,一切皆涨”,但市场走势并没那么极端,黄金的涨幅不大,而美股涨跌互见。这是因为分析师在报告中发现了一些证据,证明通胀降温仅仅是暂时现象,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最快下个月体现在数据中。比如,推动4月份CPI下降的积极因素似乎难以持续,例如二手车价格下跌。一旦基数效应消失,甚至出现逆向拐点,通胀就会迅速“回弹”。
即使中美达成短期协议,但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的关税仍远高于2025年初的水平。惠誉估计,在对中国征收的极高关税暂停90天后,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为13.1%(去年年底为2.3%)。这一新水平低于美中达成协议前的22.8%实际关税税率,但仍是194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美联储完全没有将其解读为好消息。美联储的看法是,这份报告并没有落在“预期的高位”,也没有更糟糕。
“新美联储通讯社”发文称,对于美联储而言,4月CPI就像是在一场备受期待、但幅度仍不确定的风暴来临前,天气状况有所好转的消息。但未来几个月成本可能上升的预期,很可能使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直到它能够更好地判断物价上涨是否是一次性的。
3、自从中美达成90天协议后,金融市场进入重估阶段:重估经济衰退、重估美联储降息预期、重估美国例外论。与此同时,交易员们也开始评估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4月CPI带来的短暂“缓和”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想持续看我们对全球市场更深刻的见解,欢迎订阅最新发布的《环球市场策略半年刊:柔风暴雨》,该专栏将持续更新至2025年11月7日,共将发布28期报告(含两期赠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