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季度以来,权益市场整体呈现回暖走势,可转债市场的退出路径出现新的变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上半年,由于市场行情比较低迷,以强赎方式退出的转债占比为52.94%,2024年下半年,在正股价格攀升、政策利好叠加的推动下,转债强赎退出比例提升至64%。今年以来,转债强赎退出比例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接近70%。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保持稳定走势,是可转债市场提前赎回现象增多的重要背景,也为存量可转债估值提升和活力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可转债强赎案例增多,将进一步提升转债市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转债市场。
强赎占比提升至70%
5月8日,博杰转债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结算的数据,截至赎回登记日收市后,博杰转债尚有8445张未转股,赎回价格为100.70元/张,共计支付赎回款85.04万元。赎回完成后,博杰转债将不再流通或交易,并自5月8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49只转债从交易所摘牌。从转债退出方式来看,今年以来,转债市场以强赎方式退出的占比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在目前已从交易所摘牌的可转债中,有34只可转债因触发提前赎回条款退出了转债市场,占比达到69.39%。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3只退出转债市场的可转债中,有70只可转债以强赎方式退出,占比达到95.89%。不过,随着行情的震荡调整,转债市场以强赎方式退出的概率也在下降。2021年,83只退出转债市场的可转债中,也是70只可转债以强赎方式退出,但占比降至84.34%。2022年可转债市场以强赎方式退出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72.22%,2023年的占比再降至71.93%。
2024年,由于A股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可转债的退出方式出现较大变化。当年84只从转债市场退出的可转债中,只有50只以强赎方式退出。其中,多数以强赎方式退出的可转债的退出时间为2024年下半年。
根据转债的条款设定,转债在完整的生命周期内主要会通过转股、回售或者到期的方式结束。投资者会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条款触发的情形,选择最优的方式结束转债。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转债强赎概率提升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推动:
首先,权益市场整体景气度延续,自去年9月24日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以来,资本市场情绪明显好转,权益市场持续表现强势,而随着权益市场的走牛,由于可转债的转股价格是固定的,正股价格的上涨会使可转债的转股价值提升,当正股价格持续高于转债当期转股价格,达到强赎条件的转债数量就会增加。
其次,是上市公司的自身意愿,因为就可转债的发展历史来说,上市公司之所以发行可转债,就是为了自身融资,而从可转债最后的去向来说,也大多是转成了股票,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强制赎回促使投资者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从而将债务转变为股权,减少公司未来的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
“在现在再融资收紧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强赎转债来压降财务杠杆,为未来融资留足空间。”宝晓辉说道。
存量规模不断收缩
在一级市场发行未明显放量,同时强赎退出增加及到期规模上升的背景下,可转债市场的存量规模不断收缩。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存量转债的数量不足500只,规模也不足7000亿元。与2023年末超8700亿元的规模对比,近年来可转债市场的规模出现明显收缩。
转债市场规模收缩,意味着债市中可投资的标的减少,将影响不少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可转债供给未出现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二级转债市场规模压缩,利好存量转债的估值。在市场回调时,由于转债的“稀缺性”和目前低利率环境下的机构欠配逻辑,转债市场的支撑性则会更强。
此外,转债强势带来的赚钱效应,为固收+类产品带来增量资金,从而为债券整体市场估值抬升带来增量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多只银行转债退出,AAA级转债的规模收缩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末,AAA级可转债的规模曾接近4200亿元,截至5月12日的规模降至2624.46亿元。
“最近几年市场利率在下跌,市场对银行转债等大额高评级优质底仓券追求更多。不过,由于AAA级转债规模不断减少,投资者需要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寻找其他替代投资机会。”宝晓辉表示,由于供需失衡,优质转债的“稀缺性”会逐渐突显,在转债市场逐渐萎缩的情况下,供给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会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市场资金会推动市场对剩余转债的估值提升。
面对当前转债市场规模收缩问题,宝晓辉认为,可以适当放宽对上市公司转债发行的限制,降低相关门槛,提高其发行转债的意愿。此外,适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的转债产品或交易机制也会有助于改善可转债规模收缩问题。比如,可以推出更多的转债ETF产品、转债期货或期权等衍生品,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转债市场。
市场吸引力有望增强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上证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上涨0.69%,而同期的中证转债指数上涨了3.86%。转债市场的表现明显超越了同期大盘。
可转债具有独特的收益风险特征,具有收益“上不封顶、下有托底”的特点。对于当前的转债市场,招商证券研究指出,从当前转债市场的绝对价格水平看,三种风格的转债价格中位数分别为股性136.29元、平衡123.20元和债性113.45元,全市场价格中位数为119.23元。目前,平衡和债性风格的转债价格处于中长期视角下的中性点位,而股性转债的价格仍然偏低,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招商证券认为,近年来转债市场供给整体减弱,而在低利率环境下,未来企业借助转债融资的动力可能下降,叠加存量转债到期影响,从供给层面看未来对转债估值可能有所推动。
“强赎概率的提升将促使转债实现转股退出,降低转债市场的存量规模,从而为转债市场创造估值提升和增量资金进入的机会。”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触发强赎过程的转债涨幅和赚钱效应往往比较可观,这为转债市场吸引更多资金创造了条件。在纯债机会不多、股市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转债相比其他投资方式展现出更好的投资性价比,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转债市场。
中信建投表示,虽然转债资产经历4月上旬调整后已经取得明显修复,但当下转债的价格中枢所隐含的回报率,相对纯债资产,依然具备较好性价比。整体而言,依然建议配置型资金依据价格中枢的波动调整持仓。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