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记者李萍
5月13日上午,来自我省酒泉市的“95后”青年程凯,在甘肃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顺利完成捐献,这份“生命火种”,将跨越山河,为一位血液病患者托起重生的曙光。
程凯是甘肃省第71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从小喜欢帮助他人的他,在偶然的一次献血过程中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要不要多留8毫升血样加入骨髓库”时,他毫不犹豫签了字。
“当时只觉得多留个救人机会,没想太多。”正是这份朴素的善意,让程凯有机会挽救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
今年2月,程凯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意外又紧张,因为大多数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接到这个电话,惊讶的同时他也有点顾虑。
当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向医护人员咨询后,他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尤其看到那些白血病患儿化疗的照片时,他更加坚定,要将种在心底的“意义之种”变成真正的“希望之树”。
5月9日,程凯从酒泉来到兰州,入住甘肃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并完成了前期的身体检查和第一针动员剂的注射工作。他说,“想到患者正等待这份生命火种延续生命,所有不适都显得微不足道。” 此次采集时血液将通过分离机循环过滤,最终提炼出1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承载生命希望的珍贵馈赠,是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它们就像生命的万能工匠。”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医生解释道,“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所有血液成分。对患者而言,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意味着重建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治愈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给患者一个全新的生命起点。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制能力,捐献1—2周后,血液中各种成分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坏造血功能,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很多人觉得捐献干细胞很可怕,其实和献血差不多。真正需要勇气的人,是那些长期等待的患者。”通过切身的感受和验证,程凯建议公众消除误解并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10万血液病患者,全国360万入库志愿者中,仅有2万人能实现这样的生命接力,每一例成功捐献都是生命的奇迹。欢迎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人士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传递生命新希望!已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如需变更个人信息,可登录中华骨髓库官网(https://www.cmdp.org.cn)按照提示进行修改,也可以在工作时间致电中华骨髓库甘肃省分库进行人工信息变更,联系电话0931-8437573。
责任编辑:顾洋
下一篇:河南5名干部违规吃喝饮酒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