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一纸薄薄的信件,牵动着高墙内外的牵挂;跨越千里的沟通,托举起一个孩子的未来。一位民警的坚持,从上海到西安,从铁窗到学堂,帮助户籍落地,让执法也 有温度。
家书抵万金
3 月18 日,上海周浦监狱六监区主管民警谢晓逸按流程检查服刑人员信件时,注意到这样一段话,“你儿子明年9月就要上小学,可户口还卡在湖北老家,你们又没有结婚证,人还在监狱,这可怎么办?是不是能问问你的警官有什么办法迁户口”
信中提到的孩子是服刑人员杨某的非婚生子。2019年杨某因抢劫罪入狱后,年迈的父母带着5 岁的孙子远避西安。如今孩子面临即将入学,却因户籍问题被拒之门外。谢警官立即调取档案:这位曾风光无限的85 后“杨老板”,因沉迷赌博散尽家财,最终铤而走险锒铛入狱,被判十年刑期。而此刻,远在西安的杨父正攥着孙子,正捻转于民政、派出所苦苦哀求。
铁窗内外的煎熬
3 月20 日,谢警官跨前一步,主动拨通了杨某家属的电话,电话那头,老人哽咽道:“派出所说孩子落户必须父母到场,可他妈远在湖北,娃他爸还在坐牢......”与此同时,监舍内的杨某也消极失落,万般无奈之下向“监狱长信箱”投递求助信:“求求你们救救我儿子,他不能像我一样毁了!”
面对双重困境,谢警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线索:
法律困局:非婚生子女落户需生父母共同申请
现实阻碍:生母无力抚养、父亲服刑、亲子鉴定异地难行
时间红线:距离西安小学入学报名需要户籍满一年
在破碎的羽翼下,稚鸟何依?
但"孩子是无辜的。"谢警官的笔记本上重重划下这句话。
一波三折的破局
3 月24 日,谢警官向家属提出了经过监区讨论的二条“特事特办”的方案:一是通过补办结婚登记破解户籍难题。但服刑人员如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需要进一步商榷?二是进一步与当地派出所的沟通。
就在监狱将材料汇总准备与各区民政部门对接之际,事件有了转机,西安当地派出所经反复沟通,同意启动“绿色通道”,以监狱提供的取证材料代替本人到场。
4 月1 日,谢警官对杨某进行了第一次取证,但因杨某的登记照清晰度未达要求。“绝不能让孩子输在像素上!”于是谢警官又借来设备,第二次拍摄时,让杨某换上干净囚服,对着镜头含泪道:“这张照片,是爸爸给儿子的第一份礼物。”
4 月8 日下班,谢警官收到了印着孩子姓名的户口簿照片,“谢警官,这是我入狱后给孩子画的哪吒,拜托你寄出去”。对于杨某来说,他的改造路还有很长,但有人始终守护着他们与世界的连接。
原标题:《铁窗也有温度!周浦监狱民警上演跨越千里户籍接力》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