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五年来,北外滩累计开竣工重大建设工程46个、总体量超过300万方,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335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这是5月13日,记者从北外滩开发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北外滩是上海航运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域之一,国务院批复的“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北外滩作为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国际经济、金融、航运“黄金三角”。
2020年6月北外滩新一轮规划获批,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按照“复合紧凑、开放共享、包容互促、创新智慧”的理念,规划形成“一心两片、新旧融合”的总体格局。五年来,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北外滩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向“未来都市发展新标杆”稳步迈进。
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表示,北外滩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以战略思维打造五个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坚持中国特色、高点站位,以创新思维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和全球会客厅;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经典,以工匠精神打造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引领区。
“施工图”加快转化为“实景画”
五年来,北外滩以控详规划为引领,先后建成重大项目23个、155万方,“施工图”加快转化为“实景画”。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介绍,北外滩已落地形成了一批标志性规划项目:世界会客厅,于建党百年之际落成,已成为重要会议会展集聚之地;480米浦西新地标,历时两年完成地下工程,已破土而出;320米白玉兰广场顶楼观景台开放,可360度尽享魔都璀璨风光;北外滩来福士、雅诗阁国际人才公寓等项目建成开业。
五年来,北外滩也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厚植区域发展动能,其中航运和金融产业区域贡献超45%。目前,已集聚港航企业4700余家,运力占全市近七成;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入选上海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同时,市区协同,布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上线交易,贡献了全市“双碳”立项标准的三分之二以上。
作为重要发展引擎,北外滩也持续引领虹口加速转型升级。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年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区GDP增长8.2%。实施“双北联动”,“北外滩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共同入选“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成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等高质量科创空间,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
上海白玉兰广场顶层320米高空观景台对外开放。蒋迪雯摄多港并进,助力上海强化“四大功能”
5月13日,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在上海白玉兰广场正式启动,打造全要素、一站式、共享型法律服务高地。
“随着滨江岸线由生产性向生活性转型,北外滩已完成从货物作业码头向航贸战略节点和国际邮轮母港的蜕变。”虹口区区长吕鸣介绍,“在资金、科技、人才、数据、文化等要素资源汇聚加持下,北外滩以‘枢纽即港’为价值取向,塑造‘多港并进’的功能矩阵,助力上海强化‘四大功能’。”
如今的北外滩,是服务贸易港、科技创新港,也是总部经济港、国际活力港。
在持续强化蓝色航运、金色资管基础上,北外滩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红色文旅、银色养老、白色医疗以及玫瑰色甜蜜等特色服务业,以绚丽多彩的产业生态,服务贸易的多元形态,不断提升城区经济韧性。目前,北外滩科技服务业规模超7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13%。五年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24家,集聚专精特新234家、高新技术企业407家。
在服务全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北外滩始终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区段,实施总部增能计划,增强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目前已集聚各类总部104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5家、民营企业总部30家、贸易型总部27家、创新型总部12家。
北外滩也打造了国际友好型人居环境。目前,共集聚75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家外资企业,为全区贡献近1/4经济总量。去年新引进法国东方汇理、德国汉宏物流等百家外资,新增瑞士硕软集团、瑞典伊莱克斯等20家外资总部,实到外资增幅领跑全市。
除了已经启动的“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未来还将结合“乐业虹口”国家示范项目和北外滩人才会客厅建设,打造“国际人才港”。
虹口起源于港口,发展于港口,也将繁荣于港口。
邮轮停靠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
未来五年,北外滩塑造核心功能的转型提升期
“过去五年,北外滩开发建设‘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五年,将是‘长个子’‘壮筋骨’的关键时期,也是能不能成为‘家里顶梁柱’,引擎带动虹口全域发展的检验期。”李谦这样打比方。
据介绍,未来五年,北外滩将从建设施工加速期、转向塑造核心功能的转型提升期,虹口也将随着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进入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
从战略定位看,北外滩将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增强现代治理感召力。
具体而言,北外滩将放大世界会客厅效应,集聚更高能级的总部企业、国际功能性机构,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
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航运保赔、海商事仲裁、贸易融资担保等联动创新业务,一体化提升股权投资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际法律服务港等功能,搭建一站式共享开放的“走出去”平台,成为上海“五个中心”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扩大航运、金融、商贸等支柱产业优势,壮大绿色低碳、高端智能检测装备、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做大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规模,系统提升产业体系综合竞争力。创新试点功能复合,打造垂直综合体,完善基金、人才等科创要素资源供给和共享,营造良好的科创生态。
北外滩还将遵循“一心两片、新旧融合”规划格局,以片区更新提升区域整体价值。核心区,尚有待开发建设地块8幅、100万方,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强度,4.5公里空中连廊、22公顷无车区也将陆续建成,连同综合交通体系,形成立体城市空间。
“提篮桥”和“虹口港”东西两个风貌片区,将赓续传承城市文脉,激活历史风貌当代价值,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更新发展优势,构建上海中心城区标识显著、古今交融的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未来,北外滩也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网络。引进上中国际、金光国际等优质教育卫生资源,配套建设人才公寓、低密度住宅等多层次的居住产品,6公顷中央绿轴可直达滨水,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世界会客厅夜景。
原标题:《北外滩未来五年:将是“长个子”“壮筋骨”的关键时期》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虹口区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