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芗逸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方面,报告提出,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受访专家认为,在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背景下,今年二季度或将有更多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展望未来,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也将逐步建立,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有望完善。
支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的过程中,金融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自去年9月份以来,降准、降息等一系列金融政策为住房消费提供了支持,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
《报告》提出,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50个和60个基点。
《报告》显示,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3%。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低位,持续降低了居民的购房成本,并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积极变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
在需求端支持住房消费的同时,金融政策也在供给端持续发力,支持存量商品房收购、保障性住房筹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稳定房地产市场、改善房企资金面。
《报告》在回顾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时提及,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于配租配售。用好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信贷支持。
自去年创设以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为各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推动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落地。以安徽为例,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安徽省住建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合肥、蚌埠等地已收购10279套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人才租赁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2917套,获得再贷款银行授信10.19亿元。
进一步完善融资制度
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未来有关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支持还将进一步加强。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作为存量商品房收购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工具,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相关政策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报告》提出,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5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对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完善贯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对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支持。拓宽使用范围、降低利率,将让盘活存量商品房工作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等方面更加灵活、高效,也显著降低相关企业使用此类贷款的资金成本。未来各地收购库存商品房的工作有望加速推进。
此外,《报告》还提出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进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也需要新的金融支持模式。”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未来推进现房销售、盘活存量土地及商品房、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均需要金融支持。
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在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看来,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是今年房地产领域的重要政策目标,各项金融政策有望继续加快落实,具体政策主要聚焦城中村改造、高品质住房供给、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具体而言,针对企业端的贷款支持将不断加大,助推高品质住房的供给量增加。与个人端高品质住房需求配套的资金优惠政策也有望逐步落地,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共同促进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上一篇:五月音乐节名家齐聚“乐彩纷呈”
下一篇:阅读是通往自我的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