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方城
□二明子
漫步在沈阳中街的夜色中,我与来自美国的朋友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叹——古老的中街在璀璨灯火中熠熠生辉,青砖灰瓦间流动着现代艺术的光韵。
春天,遇到没有风、阳光正好的天气也是难得。走出故宫,斜斜的光线正攀着朱红的宫墙游走,举起手机定格灰色宫墙与杜鹃花交错的刹那。
从故宫博物院出来,穿过古玩城,来到中街上闲逛,我心里正琢磨晚饭吃啥?迎面古色古香“老边饺子”的大红牌匾出现在我眼前,嘿!今晚就吃它家了。我的这位香港出生、美国长大的朋友,在国外四十多年,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的美食,尤其北方的饺子。在古朴典雅的大堂内,朋友蘸着蒜醋汁,吃着满嘴留香的百年匠心工艺制作的饺子,操着广东话含糊地说:“太好吃啦!这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最最好吃的饺子啦!我家里这些年的除夕夜饺子、正月初五‘破五’的饺子,都在这里购买。”百年老店的饺子馆,承载了几代沈阳人关于团圆的美好记忆。
走出老边饺子馆,暮色已悄然降临,方城也换上了最璀璨的衣装。放眼望去,中街犹如一条巨型彩带镶嵌在方城之中。
走进长安寺胡同,朋友立刻被眼前的各种小吃所吸引,他手里拎着打包的饺子,在每一个摊位驻足观看,又无奈地摸着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摇头。走到桂花糯米糕的摊位前,他显然是挪不动步了,似有非吃不可的意思,我说:“要不咱俩买一份,我也想尝一口。”他说:“好啊好啊!我也吃不动了!”两块雪糕大小的桂花糯米糕,浇上芝麻蜂蜜汁,送到嘴里又香又甜又糯,“哇!真是太好吃啦!”朋友又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边吃边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招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各种特色美食一份份从眼前飘过:油炸鸡架、鸡排、鸡柳棒、胡同驴肉火烧、盛京美食虾滑球球、脆皮五花肉、铁板鱿鱼、雪绵豆沙、羊肉串、老北京爆肚、炸酱面、烤生蚝、扇贝、烤地瓜……凡能入口者,在我大沈阳皆可烤。当然,美味鸡架才是沈阳一绝,煎、炒、烹、炸、薰酱、烤,层出不穷的做法朋友早有耳闻,执意要买一个油炸的,拿回酒店解馋,再买一瓶啤酒,绝配!
朋友站在木莉安娜小酒馆门前,被那艺术范吸引,于是我也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仰望对面的益田假日世界广场,荷兰画家艾森特·梵高的名画《星空》赫然在目,在这里,通过灯光秀把柏树、星轨等符号,用独特的手法构建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视觉桥梁,就像时空交错中的我们。
穿行在古老而神秘的街道上,眼睛里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光芒,一场四百年的商业脉搏与当下的市井烟火和东西方文化盛宴完美融合,这不仅仅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更是一部活着的城市史诗,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盛京的往事,每一盏灯笼都映照着新时代的容颜。
“你看这些建筑,”我指着胡同两侧的老房子对朋友说:“它们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见证者。”脚下是沉淀了几百年的历史回响,眼前是跃动着现代脉搏的市井画卷。它不仅承载着沈阳2300年的建城记忆,更以其独特的烟火气息,讲述着属于沈阳自己的城市故事。朋友手里拎着那个装炸鸡架的包装袋,袋子上印有沈阳故宫和中街元素的图案,更让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带走一份关于沈阳的城市记忆。
把朋友送回酒店,车行在午夜街头,心情格外愉悦。我刚踏进家门,朋友给我发来一段他录制的视频:一包鸡骨头,一只空啤酒瓶,一张红红的脸庞上泛着心满意足的微笑……
下一篇:愿大山的好,被世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