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活动现场。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等单位围绕“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开展了宣传活动。
活动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广场举办,吸引广大市民前来参与。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安排专人讲解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前兆及自救措施,向群众发放了“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宣传册。
发放宣传材料。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为科学预防地质灾害,内蒙古打造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并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后的数据对比,为后期治理方案设计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用亚洲9号卫星和网络将画面、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基本满足了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基础信息获取、决策指挥、远程传输和上下互通及左右互联等地质灾害应急需求。
——无人机搭载的正射相机可以快速拼接生成正射影像和小比例尺地形图,可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点植被、居民区、公路等地表情况。搭载的倾斜镜头可以快速完成地质灾害点的三维精细化建模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自治区实施了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建设8处专业型、82处普适性监测预警站点,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阿妮尔
实习生: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