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在等级较高的地震发生之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会发布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与地震的震级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5月12日,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介绍,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烈度的区域不止一个。
他表示,地震有强有弱、有大有小,但衡量地震的标尺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地震震级,它代表着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另外一个是地震烈度,这个地震烈度可能是一般公众不太在意或注意的,实际上地震烈度跟人们感觉到的地震更加息息相关,它表示了一次地震对地表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随着地震能量的释放,离震中越远,其烈度就越低,震中就是地震发生的位置。比如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震中最大烈度是11度,100公里之外天津的烈度是8度,而更远一点北京的烈度是6度。随着地震波的进一步衰减,到河北石家庄烈度就只有5度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一次大的地震过后,应急管理和地震部门都要组织业务人员通过仪器测量、现场调查等方法,圈定这次地震的烈度区域,并形成地震烈度图向社会公布,指导当地的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邹文卫说。
编辑 张磊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