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研会调研组
首都治理关乎“国之大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期公映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艺术呈现了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生动故事,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和积极好评。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接诉即办作为党建引领首都治理最具综合性改革的全新探索,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接诉即办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抓在前、抓到位,掌握党员干部在接诉即办中的思想作风等情况,使其先受教育,为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提供坚强思想准备和有力组织保障。
做好接诉即办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从“诉”中掌握群众思想状况,在“办”中解决群众思想问题,更好为群众理顺心气、抚慰情绪、疏导思想,让群众切实当好首都“治理革命”的出题人与阅卷人。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反馈渠道。通过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的媒介手段,全方位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反馈渠道,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从中发现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治理化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作用。正确处理好基层治理中替民做主与让民做主的关系,坚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群众创造民主协商的更好条件、更多机会,将民主协商融入社区(村)自治、德治、法治之中,实现“商量办”与“讲法理”相结合,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激活群众共治内生动力。始终坚持基层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通过着力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找回群众”,实现群众归位基层治理现场。群众是做好接诉即办工作的最大底气,通过媒介动员、组织推动、荣誉激励、适当奖励等方式,探索调动群众共治积极性,是推动首都“治理革命”永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究其根本在于将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化为京华大地常态化考评推进的生动实践,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谋划工作,把赢得民心、争取人心作为目标导向,着力打造接诉即办民心工程。
坚持以“务实为民”赢得民心。狠抓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围绕“为民办事、为民造福”厚植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在接诉即办中,普遍推行干部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让广大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摆正自己人民公仆的位置,服务群众身到、心到、情到。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只有不忘初心、捧出真心、拿出诚心、保持耐心,才能将群众身边的事、家门口的事、烦心的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坚持以“促进治理”赢得民心。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围绕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跟进接诉即办,将守民心、聚民心、稳民心落地落实。接诉即办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推动基层治理更具治理效能,促使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坚持以“情理法利”赢得民心。当前,群众诉求更为复杂多样,而诉求背后又涉及群众的人格尊严、心理情绪、思想意识、社会态度等深层因素。面对群众诉求的新变化,坚持“情理法利”相贯通,以尊重理解关心为基础,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内核,以依照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坚持有理有据为原则,以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为落脚,基于对诉求人利益诉求和心理情绪变化的充分把握,提出妥善处置工作预案,构建群众工作闭环。坚持从“情理法利”入手做人的工作,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观,立足于人的多样性、客观性、合理性、提升性需要,不断增强群众来自接诉即办的满足感。
总体而言,在这场深刻的首都“治理革命”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党员干部在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抓住了人心,推动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交出了新时代首都“治理革命”的满意答卷。
(课题组负责人:陈清,北京市政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