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河北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务职能和区位优势,在深化区域税务执法协同、提升跨区域办税服务效能、促进市场要素流通等领域持续探索创新,以税收力量助推河北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抢得先机、分享红利。
执法标准统一,营造公平税收营商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
如何让跨区域经营的纳税人在税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近年来,河北省税务局出台跨区域税务执法裁量基准,推动异地税务执法信息互通、执法结果互认,致力于打造公平统一、规范有序的税收法治营商环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税务执法协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1年10月1日,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联合制定的《京津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正式施行。2023年2月,三地税务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地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同步建立统一税务执法标准协商机制,对5种符合特定情形的当事人不予采取税务强制措施,包容审慎、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目前,三地已在100项征管服务及行政处罚裁量、案件查办等方面实现“同事同标”。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准绳行天下”的税务执法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加速形成。
2024年12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联合制定的《华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正式实施。
该裁量基准对违反税务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税款征收等7类54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裁量标准予以细化明确,将法定处罚幅度划分为若干裁量阶次,既合理压缩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空间,又保留必要处置权限。裁量基准特别对高频轻微违法行为细化裁量幅度,显著提升税务行政处罚精确度。
“现在整个华北地区的税务行政处罚真正实现了‘一把尺’,不仅保障了执法公平透明,又为我们这种跨区域布局、内部管理严格的企业减轻了负担。”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河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顾若云说。作为国内风电变桨行业的领军企业,该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在河北、内蒙古等地设有多个子公司。税务执法标准的统一,让企业更加安心地专注经营发展。
跨省通办扩容,提升办税便利度
作为与经营主体联系最紧密的政府部门之一,河北税务部门聚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在简化办税流程、扩容跨省通办事项、打破区域迁移壁垒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切实举措,让纳税人深切感受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
去年8月,北京华电运盈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将注册地迁至承德市隆化县时,办税员李女士体验了一次无感迁移服务: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工商变更后,随即收到北京市电子税务局推送的办税指南。紧接着,隆化县税务人员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全程指导,仅用十几分钟就完成跨省迁移。“整个过程就像高铁换乘一样顺畅。”李女士说。
顺畅,得益于京津冀三地自2021年9月起实施的涉税信息“一键迁移”机制。企业原有的纳税信用级别等资质信息、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等权益信息实现无缝衔接,避免重复填报100多项数据,办理时限由20天压缩至1小时。
跨区域办税便利度的显著提升,为生产要素的畅通流动打通了关隘,也让企业的发展步伐更加轻快。新疆通启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羊邵松对此深有体会:“外省的业务在本地就能办理,让我们承接异地项目时少了很多顾虑。”
该公司在衡水市饶阳县有建筑项目,需要进行跨区域报验登记以便预缴税款。日前,饶阳县税务局征纳互动坐席接到了来自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税务局的互动消息。两地工作人员根据跨区域服务业务规范,利用远程虚拟窗口,接收纳税人线上传递的营业执照、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等相关资料,仅用十几分钟便完成了业务办理。
小窗口解决大问题。作为全国税务部门推行跨区域服务首批试点,河北税务已在全省搭建1221个远程虚拟窗口,集成远程身份核验、资料传输、音视频互动等功能。自2024年7月有统计以来至2025年3月底,河北税务部门累计开展跨区域通办业务9.37万户次,处理跨区域税费事项12.89万笔,切实做到“服务不断档、发展不停步”。
政策红利落地,推动市场要素高效流通
全面提振市场信心,还需要投入真金白银。
从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到助力企业市场开拓,税收减免带来的资金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经营主体,渗透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方方面面。
现代物流体系是统一大市场的“血脉”。放眼今日之河北,石家庄国际陆港18条国际线路辐射欧亚,唐山港吞吐量持续攀升,圆通、申通等物流巨头形成集聚效应——顺畅的物流网络支撑市场要素高效流通。
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功能定位,河北税务部门聚焦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将税收政策指标化、标签化,为纳税人精准“画像”,实现税收政策精准“找人”。
秦皇岛冀盛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承接食糖等大宗商品仓储贸易,业务覆盖华北、东北及全国主要港口。2024年以来,税务部门多次上门问需,为企业梳理了适用的3大类11项税费优惠政策,辅导企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37.31万元。
流则通,通则兴。得益于发达的物流体系,河北产品正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广阔天地。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玉田县税务局税收助农服务队在唐山市盛川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净菜”加工生产线开展精准辅导,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郑伟摄
近日,在唐山市盛川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里,手握新订单的总经理李春梅信心满满:“我们在玉田县王生铺村种植的200亩包尖白菜,通过冷链物流48小时就能直达粤港澳大湾区。这笔订单预计销售额45万元,每吨单价3750元,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乘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东风,盛川公司不仅拿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更将销售网络延伸至韩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市场壁垒正在逐渐打破,加上农机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让我们轻装上阵闯市场。”李春梅算起政策账:2024年全年,公司享受农产品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和出口退税共计250余万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育苗技术升级和销售渠道拓展。
服务发展,久久为功。下一步,河北省税务局将切实落实涉税改革任务,高水平打造效能税务,更好地服务经营主体,助力河北培育有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土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收力量。(杨诗、王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