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旅融合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从短期流量到长期价值,
酒类产区需兼顾快与慢。
文丨陈俊
继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城市后,2025年又一县城彻底火了。
荣昌,这座位于重庆西部、与四川接壤的小县城,常住人口仅66万,餐饮接待能力仅2万。“五一”假期,它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激增168.2%,全区餐饮消费总额达10.3亿元,相当于其2023年全年餐饮收入的23%。
其中,荣昌夏布小镇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超越洪崖洞、磁器口等传统热门景区,单日最高客流密度堪比一线商圈,直接登顶重庆文旅“新顶流”。
从“十八线小城”,一举成为2025第一个网红城市,荣昌凭什么?
█
五天吃掉29万只卤鹅
荣昌的火爆,源于一只卤鹅。
“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这是荣昌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荣昌白鹅营养价值高、微量元素多、油脂少,造就了荣昌卤鹅肉质软而不烂、鲜香爽口的特点。当地制作卤鹅有300多年历史,2011年“荣昌卤白鹅制作技艺”被命名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4月,重庆荣昌人林江因五次跨城“投喂”外国网红“甲亢哥”受到关注,其投喂的“荣昌卤鹅”知名度迅速提升,成爆款美食,走红网络。
官方数据显示,4月初至月底,荣昌区1000余个荣昌卤鹅直播间销售额翻番,最高的单店铺销售增长超1000%。荣昌卤鹅屠宰量增长500%,“线上线下”销量增长超200%,快递单量增长超1900%,荣昌重点商贸企业日均直接拉动消费超1亿元,关联产业带动消费突破10亿元,环比增幅达155%。
五一期间,荣昌全城吃鹅达到高潮:29万只卤鹅被抢购一空,销量暴涨752.53%;零售额突破20亿元,同比增幅达258%。网友调侃:“这人流量简直要把荣昌的鹅吃绝种了。”
在荣昌城区的商业街,大大小小的卤鹅店门口,游客排起长龙等待购买卤鹅,一些老字号甚至贴出“限购一只”字样。
“开了10多年店,来的都是周边老顾客,像现在这样一天接待上千位外地客人还是头一遭。”荣昌卤鹅老店“小蒋卤鹅”老板蒋达君说,“五一”期间,客流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队伍从早上7点排到晚上10点,他叫来全家人帮忙,自己也忙得脚不沾地,“以前一天卖五六十只,现在一天翻了10倍都不止,胳膊累到抬不起来。”
一只卤鹅,不仅是味蕾的狂欢,更成为撬动城市IP的杠杆。有媒体评论,这座曾以陶器、荣昌折扇、夏布织造闻名却“养在深闺”的千年文化小城,正借一只卤鹅的鲜香,打开尘封的文化宝盒,在网络流量时代的聚光灯下焕新登场。
随着卤鹅的走红,低调的荣昌“酒坛”产业也藏不住了。
█
酒坛主产区
这里不仅是“卤鹅之城”,更是有名的“陶都”。
据记载,荣昌制陶业起于汉代,兴于唐宋,其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为“四大名陶”。
荣昌陶土储量极为丰富,有一条长约25公里、宽2.5-4.5公里的优质矿带。经专业探测与评估,陶土资源总储量可达3亿吨之多,已查明陶土资源近4000万吨,现设置陶土矿权5个,年生产规模最大可达40万吨。
这些陶土品质上乘,检测出二氧化硅含量71.87%,三氧化二铝平均含量18.59%,同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钙、镁、锰等。
在烧制过程中,荣昌陶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其在可塑性、透气性、吸水性等方面表现卓越。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能,让荣昌陶在酒坛酒瓶的生产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荣昌陶器企业开始生产可容纳白酒300公斤、500公斤的大酒坛、大酒缸。随后,酒坛品种不断增多,甚至出现可盛装2000公斤白酒的大酒坛。
近年来,荣昌区以“酒坛第一城”和“重庆第一酱酒”为定位,推动酒与酒坛产业双轮驱动、互促并进。
如今,荣昌已集聚名檀陶瓷、奥福陶瓷、唯美陶瓷等十余家家规模以上的酒坛、酒缸、酒瓶、酒具生产企业,产品丰富、质量上乘,远销全国各大白酒产区,包括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古蔺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杜康酒、酒鬼酒等全国各大酒企。
为进一步提升酒坛产业的竞争力,荣昌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陶酒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酒类包装全产业链集群体系。同时,荣昌区注重酒文化与陶文化的融合,通过举办首届陶坛(酒坛)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将千年陶艺转化为现代产业动能。
从酒坛到卤鹅,荣昌的传统文脉在现代产业中得以延续。
█
“荣昌们”的启示
2023年3至4月,淄博烧烤意外走红,这座山东三线城市突然迎来全国游客,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酒店预订量暴涨800%。
2024年3月,流量来到甘肃天水的麻辣烫,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吸引无数年轻人去打卡。
2025年,这破天的富贵落在了荣昌。近年来,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天水、河南开封等城市相继成为“现象级网红”,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也为酒类产区文旅融合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其一,抓住流量风口,快速响应与借势营销。荣昌江哥的投喂视频在全网掀起波澜,荣昌地方政府第一时间按下“快进键”:启动荣昌卤鹅非遗技艺传承人评选、开发卤鹅主题文创,推动“美食打卡”升级为文化深度游,一系列举措将“卤鹅哥”的个人IP巧妙转化为城市品牌。天水麻辣烫爆火后,甘肃酒企如皇台、莫高、祁连等迅速联合行动,在美食街设置展台,通过免费品鉴、赠饮等活动吸引游客,并借助短视频直播扩大传播;哈尔滨啤酒通过“冻梨特调”等创意饮品与冰雪旅游结合,抢占话题热度。
其二,政府主导与配套服务升级。几座爆火的城市都展现出极致的服务意识。例如,淄博设立“烧烤协会”,规范行业发展,保障游客权益;天水动员公务员担任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面对卤鹅突然暴涨10倍的订单,荣昌打出“产业组合拳”: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联动银行提供10亿元专项授信,成立卤鹅产业研究院和产业联盟。
其三,创新营销与年轻化表达。爆火后,荣昌把夏布小镇打造成卤鹅产业直播小镇,直播达人们对着镜头演示卤鹅的“十八般吃法”,甚至将卤鹅与荣昌陶结合,推出“买陶罐送非遗卤鹅”的定制礼盒。
其四,坚持长期主义,从“流量”到“留量”。围绕当地的卤鹅特色,荣昌举办“卤鹅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消费季”,以卤鹅为依托,推出包括美食、文旅、非遗等元素的宠客套餐。通过卤鹅产业,还带动了非遗夏布、陶器等产业的发展。
这些城市本身具备丰富的文旅资源,借助文旅流量进一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