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已经成为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核心话题。继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夸张宣传进行整顿后,工信部再次出手汽车隐藏式门把手。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下称《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中,工信部表示,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
这些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因此,从救援逃生角度,车企需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技术要求》适用于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N1类(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
目前,其他国家尚未出台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技术标准。国内相关标准包括《汽车车外门拉手》标准与《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标准,两项标准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性能提出了技术要求。但未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提出技术要求。
近几年,国内发生多起因车辆碰撞或起火导致驾乘人员无法打开车门而伤亡的案例。例如,2023年9月,一辆新能源轿车在苏州境内高速行驶时失控撞上隔离带,车辆瞬间起火燃烧,路人尝试救援时发现车门无法打开,车内一对夫妻最终遇难;2024年9月,一辆新能源SUV在山西运城境内高速追尾养护车辆后前机舱起火,事故发生后车门因撞击导致控制器失效,车内3人被困;2025年3月,一辆新能源跑车安徽境内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爆燃,因车辆采用无框车门+电吸门设计,碰撞后车门无法手动解锁,车内3人全部身亡。
上述几起事故的共性原因包括:碰撞导致电路断电后,隐藏式门把手、电吸门等电子部件无法正常工作,机械解锁装置缺失或位置隐蔽;高速碰撞中车身变形导致车门卡死,传统机械钥匙无法开启;锂电池起火后释放有毒气体,火势蔓延速度极快,挤压逃生时间窗口;部分事故中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未及时退出,驾驶员反应时间被压缩。
类似事故时常引发社会对于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动力电池、智驾系统安全性的讨论,并呼吁汽车强制配备机械应急解锁装置、优化碰撞后断电逻辑、加强电池碰撞防护。
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工信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4月14日,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对车载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动力电池在进行内部加热、底部撞击、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时不起火、不爆炸,被称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新国标。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告,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且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时隔不到一个月,工信部再次出手,这一次重点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乱象。
“工信部此举意在强化安全逻辑、增加安全冗余设计等,降低潜在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空白,为车企设计生产提供规范,促使行业重视安全,平衡美学与实用性,避免‘伪创新’。”国家标准委技术委员周迪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新标准的推进释放出功能大于形式的信号,引导车企在追求创新时优先考虑安全性能,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工信部这一举措彰显了政府部门对汽车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的担当,不仅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有助于推动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减少因车门把手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与损失,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汽车行业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提供有力支撑,对提升我国汽车产品整体安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此外,袁帅还提出,除电池、辅助驾驶、车门把手外,当下汽车在设计、配置上存在诸多其他高风险因素,包括座椅和灯光系统设计不合理、汽车电子系统过于复杂等等。周迪也表示,电子后视镜、单踏板模式、中控屏挂挡、无实体按键设计、半幅方向盘等新配置、新功能、新设计等,都存在较高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