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县城西南方向25公里的地方,有座海拔接近四百五十米的山峰,名曰留山。据《安丘县志》载:留山原名刘山,因“东晋大将刘裕讨伐南燕时驻军此山故名”(今已恢复留山名)。据考,刘裕北伐南燕时在此安营扎寨长达半年多,留下许多轶事。其中发现并运用了山上的一种中草药,后人称为“刘寄奴”,这也是我国唯一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草药。“刘寄奴”实际是六月雪的一个变种,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治疗创伤出血。当时就把新鲜的寄奴捣烂外敷,用于负伤的兵士止痛止血,效果显著。刘裕正是依托留山建立大本营,推翻了南燕建功立业。
□张漱耳
南燕建都广固城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4月,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乃汉高祖刘邦之弟汉楚王刘交二十二世孙,其父亲刘翘,母早亡,妻张氏。由于幼年家贫,靠种地、砍柴、打鱼和贩卖草鞋为生。在历史上,刘裕号称“如虎将军”。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指的刘裕。
刘裕生活的年代,华夏大地分化的十六个诸侯国战乱不断,崛起于辽西的鲜卑慕容部,汉化较早,渐変为统治中原的力量。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先后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政权,史称“慕容诸燕”。
后燕时期的公元397年,位于河北定州的中山都城被北魏攻破,后燕分裂。慕容德率部南迁至滑台(今河南滑县),于398年称燕王,拉开了南燕国的序幕。然而滑台处在北魏与东晋两个强国的夹缝,地狭兵弱,内乱频发。来年3月,北魏军队乘慕容德亲自率兵西进讨伐自立秦王的苻广之际,袭击并夺取了滑台,慕容德回归无路,只得另寻安身之地。
谋士潘聪适时提出:“青州左有山海,右拥河济,广固城险峻可守,乃帝王之资。”慕容德遂率军北上,攻占了青州,于400年定都依山傍水的广固城称帝,从此立足山东,扼守胶东与中原要冲。
慕容德推行汉化政策,利用青州农业与商贸基础,恢复生产,并设太学培养士族子弟,试图融合胡汉文化。史载其演兵震动天地,一度震慑邻国。鼎盛时期,南燕的国土,东到大海,南达泗上,西至巨野泽,北临黄河,共有15郡、82县。并拥有步兵37万,铁骑5.3万。
继位者作死犯东晋
公元405年,慕容德病逝,其侄慕容超继位。此人荒淫昏庸,每天的日常就是围猎。他还猜忌功臣、杀害宗族重臣引发朝局动荡。409年,又因感慨广固的歌舞团美女帅哥不足,居然依仗兵强马壮,不顾臣下劝阻出兵南下,进占东晋所辖淮北几座城池,掠夺2500晋人补作伎人。还嫌不足,派骑兵3000余就近攻入济南,捉拿东晋所封的太守赵远,再掠男女千余。
东晋虽是偏安政权,时内乱连连,但是大将军刘裕威武,已平息桓玄篡位,迎回安帝司马德宗。安帝下诏褒奖刘裕的功绩,擢升他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南燕侵扰淮北,给了刘裕机会。409年2月,刘裕上书皇帝,主张带大军北伐南燕,收复山东失地。朝议觉得不可轻动,仅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认为是必须的。
可刘裕是谁?皇帝都是他迎回复位的,本身智力低下,对他言听计从。何况刘裕还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等大小十六州的军事,实权比谁都大,堪称东晋一哥。他想要打的仗,没人能拦挡。
4月,晋水军自建康(今南京)出发,自广陵溯淮水。5月,抵达下邳。
临朐决战南燕溃败
晋军到下邳之后,出乎南燕预料的是,没继续走水路,而是步行到琅琊,翻过大岘山直接进逼广固。
南燕慌神了。因为自打桓温北伐,都是从泗水北上,南燕是按这个套路布置的防御,走陆路没有想到。于是紧急磋商,慕容超决定在临朐南摆下决战战场。
慕容超还是太年轻了啊。他的应对策略是:居然把刘裕的大军放进来,以自己的精锐骑兵,必能冲击吊打步军。殊不知,这实在是脑残决策。没错,南燕的优势是铁骑,兵法讲究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可是更要讲究天时地利。青州原本是最不怕从南面来攻的,这里有大岘山和齐长城穆陵关,籍此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下慕容超调兵遣将,征调莒城和梁父二地兵力回广固备战,同时令各地长官依险自守,坚壁清野,断粮断水,等着刘裕上门。
6月12日,晋军没有受到阻挡就过了大岘山。出山那一刻,刘裕举手对天道:天险已过,大事成矣!
接下来,两支队伍相遇了。刘裕的杀手锏是将4000辆战车分为两翼并列成排前行,战车披着防护弓箭的布幔,驾车者是执槊的步兵,步兵和弓兵在车阵的保护后前行,又有轻骑兵为游军随时补位,军令严肃,军阵齐整。这时,万余铁骑冲击而来。刘裕命兗州刺史刘籓、并州刺史刘道怜、谘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北府诸将全部上阵全力击敌。
要说南燕那骑兵真不是吃素的,双方大战多时,未分胜负。
这时刘裕的参军胡藩建言:“看南燕似是已经倾巢出动,此时临朐城里的守军一定很少,在下愿领一支奇兵走小路夺城!刘裕说,好,就按你说的办!他派遣胡藩带着最后一支预备队,在绕到燕军之后奔临朐,顺利把临朐城攻克,笑纳了慕容超的部分辎重。
慕容超闻报后方被偷袭,方寸大乱,传令撤军。刘裕亲自擂鼓发起总攻,燕军大败。慕容超退回龟缩于广固城,慕容德创下的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屯兵留山困广固
刘裕乘胜追击直到广固,看到广固城名副其实,易守难攻,很快确定了围城战略。他让兵士把广固外城一一攻克,筑起三丈高的长围和三道地沟,每天轮流派出部队,围而不攻。这估计不能在很短时间解决问题,得找一处屯兵之处,可周边要么无险可据,要么离得太近。在这种情况下,昌潍大平原南部边沿隆起的安丘留山成为不二之选。
留山在古代称九龙山之一,源自山脉“峰峦九出”。山脉地势,似一条盘踞端坐平原大地的巨龙。它是距离潍坊市区最近、最险要的一座山,地质地貌颇为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曾专题介绍,如今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留山植被丰富,漫山遍野生长着黄背草、白羊草、百里香、马唐草、胡枝子、狗尾草等600多种。刘寄奴只是其中一种,是刘裕屯兵期间发现的。为与南方同名草药区别,留山为北刘寄奴。高度可达1米以上,全株密布柔毛和腺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小枝通常对生。蒴果包于宿存萼内,种子黑色。性温,味苦,归肝经、心经、脾经等。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的作用。
刘裕围困在广固城中长达半年。自刘裕来到后,当地百姓始称九龙山为“调兵山”“将军山”,也称“刘家山”。至今西山坳处的军地望地名,以及与此相对的一个小山包擂鼓山,都与之有关。
底层苦出身的刘裕,能与百姓打成一片。尊民意,不欺民。一次从广固回归留山,途经昌乐朱汉(今称朱汉社区),一大户人家情愿把女儿送与刘裕,但被推辞。朱汉女子匆忙赶到留山北麓山脚下(今东、西旧庙村之间),适遇天降大雨,因淋雨而得伤寒病亡,刘裕差人在亡地修庙纪念,民间传说“刘山爷爷万丈高,刘山娘娘待旧庙”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如今每逢大旱年景,朱汉一带的乡人很虔诚地带着供品、香火赶来留山,求留山爷爷降雨免灾。老人们讲,只要朱汉人来求雨,不管大小,3天之内必下一场雨。
过去安丘爬留山固定四个日子: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十三、九月九、腊月廿五,四个日子都缘由,其中六月十三为刘裕进驻的第一天,被称作留山爷爷日。
义熙六年(410年)农历二月初五,为求生存,南燕尚书悦寿开门投降,慕容超率数十骑出城被晋军擒获,随即慕容超被押赴建康斩首示众,时年26岁。南燕亡国,慕容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刘裕破广固城之后,斩王公以下3000人,没入家口万余,铲平了城墙和护城河,广固城自此湮没。毁了旧城建新城。刘裕命青州刺史羊穆之始筑东阳城,即今青州城区的前身。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赋诗颂刘裕功绩曰:“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
刚刚拿下南燕没几天,刘裕收到急报:自称平南将军的起义军首领卢循与姐夫徐道覆趁刘裕北伐南燕,东晋后方空虚之际,分两路北上大败官兵后合兵十余万,大败晋大将刘毅,抵淮口(秦淮河入长江之口,今南京西北),直逼建康。朝廷一片慌乱,当月26日,刘裕星夜回军救急。说真的,广固城若再坚持十多天,南燕的历史就要重写。不得不说,刘裕这家伙算是有运气之人。
由打工者变身皇帝
东晋王朝司马家早已不得人心,君主一个个都很拉胯,在104年的执政时间,出了11位君主,其中10个都是傀儡。唯一有实权的晋明帝司马绍,在位不过两年,27岁就去世了。到东晋末年,更让桓玄之乱伤了元气,处于报废状态。幸有特别能打的刘裕独当一面,才将四分五裂的东晋重新捏合,苟延残喘。
刘裕击败慕容超,吞并了南燕在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盘。412年,平定了荆州,接着发兵攻打谯蜀,又多了四川大片地盘。416年,刘裕得知后秦君主姚兴去世,带兵北伐灭掉后秦,又有了陕西、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加上原有的旧地盘,东晋的国土面积已经非常可观。
刘裕手里拥有了君主们做梦都想拥有的大地盘,“野心”大了。419年他打算上位,派中书侍郎王韶之缢杀了司马德宗。不料这时民间流传谶语“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昌明是安帝父亲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字,寓意司马曜之后还要再经过两个皇帝,东晋才会终结,司马德宗只是一个,还缺一个。刘裕迷信传言,只得将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扶上台,是为晋恭帝,意图通过暂缓上位、展现对谶语的“精准执行”,来完成从打工者到皇帝的转变。
司马德文继位以后,刘裕借机把自己封为宋王,获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皇帝规格的殊礼。并着手清除司马皇室势力,包括杀掉恭帝的子嗣。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禅位。恭帝照他的意思写下诏书,称“桓玄篡位时晋已失天命,刘裕延续晋祚二十余年”,为禅让制造了合法性。
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算得上一个“明君”。可惜刘峪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一步一步打上来的,五十好几才说了算,又因谶语浪费两年,故仅执政到永初三年(422年)60岁时便辞世,不能不说是朝代的遗憾。
下一篇:科学用香 疗愈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