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假期把房间给我取消了,还不允许我提赔偿”“现在要求退房不是为难人吗”“提前很久订的酒店,突然涨价要我补3倍差价,不然就要求我退订”……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走出家门,观美景、吃美食,玩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多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此前通过平台预订的酒店、民宿被商家以“停业装修”“系统错误”“业务调整”等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随后同一房源在其他平台以数倍高价重新上架。(5月8日《法治日报》)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当游客们还在朋友圈晒着九宫格美照时,有关酒店、民宿“毁约涨价”的话题却悄然登上了热搜。而商家“毁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坐地起价,在假日期间能够大赚一笔。笔者认为,酒店、民宿“毁约涨价”的行为,无疑违背了契约精神,也让商家诚信和商誉“掉价”,此类出卖诚信赚取不义之财的乱象,亟待有关部门依法整治,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毋庸置疑,酒店、民宿拥有自主定价权,可以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及时调整房价。五一假日期间,酒店、民宿客房价格因需求量大增而暴涨,本也无可厚非。这种市场调节,只要明码标价,不触碰“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法律底线,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属于经营者定价自由,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也不会干预。然而,不少消费者提前订好了酒店、民宿的客房,等于双方签订了消费合同。在没有不可抗拒无法履约的特殊情形下,酒店、民宿就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住宿服务。如果确实因“停业装修”“业务调整”等原因,导致假日期间无法经营,双方可以协商取消合同,并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但一些酒店、民宿却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毁约”的真正目的,是因为此前客房的价格订低了,想先“退订”再“涨价”,在五一期间赚更多的钱。
事实上,被强行单方面取消订单的消费者,大多只能获得原价退款,最多在与平台沟通后获得一定数额的“差价补偿”“优惠券”“代金券”等。能实现“退一赔三”的少之又少,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于是许多消费者便放弃了维权。而商家在系列“毁约涨价”操作下,则在假期赚得盆满钵满。酒店、民宿如此趋利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契约精神,也打乱了旅客的出游和住宿计划,相应增加了出游的经济成本,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毁约涨价”乱象,各地市场监管、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千万不能坐视不管。一方面,应采取有力措施,联合平台依法予以整治,严格规范酒店、民宿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消费者维权,进一步加大违法成本,一旦查实以虚假信息为理由单方面“毁约”的违法行为,在依法严厉处罚的同时,责令商家支付消费者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即“退一赔三”,让商家最终得不偿失。这样,让“毁约涨价”无利可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乱象。
诚信为本,乃经商之道。商家千万不能见利忘义,做出类似“毁约涨价”等违法行为。对商家而言,消费者是“上帝”,商家必须一诺千金,按照合同认真履约,以诚实守信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才能经营得更加长久。否则,将一纸合同当作废纸,有利可图便单方面“毁约”,既会受到严厉惩罚,也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诚信和商誉,最终将被广大消费者所抛弃,注定不会走多远。(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