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只因布依族聚居的涟江边有一个好花红书院,我时常到黔南的惠水县去。每次去都忙于到好花红镇的乡间参加读书和创作活动,竟然从来没有在惠水县城里走一走,看一看。
这一回恰逢4·23世界读书日,好花红书院举办了作家出版社今年新出版我的“当代知识分子心灵”三部曲《魂殇》《婚殇》《恋殇》的活动。住在县城中央的一个别样酒店,6点起来,离吃早饭还有一个多钟头,我看天色好,太阳早早地就把它那耀眼的阳光洒遍了涟江两岸的马路、人行道和绿树浓郁的街心花园。况且,街心花园里一阵一阵的鸟语如歌声一般此起彼伏,甚至掩盖了车水马龙的县城的喧嚣。我不由得信步走出酒店大堂,沿着人行道无目标地信步走去。
县城人行道的早餐铺子正在开张。一家一家包子铺、面馆、米粉店、供应油条烧饼豆浆的饮食店,在人行道的两侧延伸而去。人行道边还有供应早点的小摊贩,我驻足细看,有专门卖糯米饭的,这种早点可以说是贵州大、中、小城里的特色。摊车推出来之前,糯米饭在家里蒸熟,加上各种切细的佐料,掺油并拌上盐巴酱油,炒得又香又糯又有嚼劲,推到行人熙熙攘攘的马路边,非常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我的孩子在贵阳读小学时,也把吃一团糯米饭视作一种享受。没想到在惠水县城的人行道上,我又看见了这一景观。可见,一种受百姓欢迎的传统早点,也能传之久远。
同样的小摊位还有卖发糕、卖油饼、卖葱花肉馅饼的。早点品种的多样,使得热气腾腾的包子铺、米粉馆、馄饨面食店都有食客光顾。惠水的朋友对我说道,你逛街正逢周六休息天,你又起得早,看到的人不多,若是上班的日子,你看么,一家家馆子里都是吃早点的人。我还留心到,风行省城贵阳的肠旺面和粉,在小小的惠水县城里开了一家又一家,既有羊肉粉,又有牛肉粉,据说味道都不错。
和其他县城不同的是,惠水县城的马路上,有一家又一家的马肉店。但是早餐时间不供应,这里的人们习惯在晚饭正餐时吃颇具特色的马肉。我顿时联想到,华灯初上时分坐在车上经过县城时,见到的一家家马肉店灯火辉煌的情形。到了一个丁字路口,我看见一家叫肯林顿的蛋糕店,和北京、上海等诸多大城市不同的是,这家西式蛋糕店一早就向群众出售蛋糕,想必也有不少人把新鲜蛋糕当成早点吧。
过了马路就是街心花园,花园里鸟雀的欢鸣早就吸引了我。为什么这一片的鸟语如此悦耳得令人陶醉?信步走进弯弯曲曲的小径,走进繁盛的小树林,那百灵鸟的鸣唱欢潮般迎面扑来。只见一只一只编织精美的鸟笼悬挂在枝干上,鸟儿的欢唱就是从鸟笼里传出来的。再看看小树林边上,一个个布依族老人有的坐在石凳子上,有的坐在长椅子上,还有的干脆蹲在不远处。
哦,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安居乐业、享受晚年的布依族老人,把他们世世代代养成的喂鸟、逗鸟、斗鸟的传统风俗带进了县城。半个多世纪之前,我插队落户当知青时,走进布依族村寨,就晓得布依汉子有这习俗!真没想到,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把这一民族人文景观转移到惠水县城里来了。
联想到昨天晚上,隔着窗户,我听着一阵阵特色鲜明的布依歌曲,传过来的广场舞音乐,看到那些尽情歌唱舞蹈的妇女,我又一次感觉到小城生活的安定祥和,悠闲欢乐。就是在布依族苗族居住的惠水县城里,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
走出街心花园,来到涟江大桥上,只见升高了的太阳照耀在江面上,眼前闪烁着粼粼的波光。我不由得慨叹:涟江真是一条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各族百姓的惠水啊!这也算是我踏着晨曦在县城里荡马路的一点收获吧。
原标题:《夜读 | 叶辛:在县城荡马路》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叶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