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伊斯兰堡/科伦坡5月8日电 印度与巴基斯坦7日交火之后,双方紧张局势持续。专家认为,印巴如何看待7日军事行动结果、继而采取下一步行动,是短期内局势走向的关键;从根本上看,协商对话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
5月8日,人们聚集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的印度无人机袭击现场附近。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卡迈勒摄)
进展:印巴双方官员“有接触”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7日晚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披露,印度7日军事行动之后,巴印双方“国家安全顾问间有接触”。
另据报道,印度4月30日宣布改组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任命对外情报机构研究分析处前负责人乔希担任委员会主席。一天后,巴方5月1日任命巴三军情报局局长马利克担任巴国家安全顾问。
巴基斯坦分析人士认为,巴印双方各自任命资深情报部门官员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意在建立非常规渠道用来沟通与“过招”。
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枪击事件以来,印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印度军方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多处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巴方随即反击并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晚说,印军7日以来袭击已致巴方31人死亡,57人受伤。
这是5月7日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拍摄的遭印度空袭的建筑。新华社发(穆罕默德·丁·穆加尔摄)
关键:印巴如何看待7日结果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叶海林认为,印度7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行动“经过测算”,是“负责任的”,“不以升级局势为目标”,这至少在措辞上表明印度更希望通过一次有限军事打击,来缓解国内政治压力并显示战略优势。同时,巴基斯坦方面出于国内和国际考虑也不希望局势进一步升级。
多名专家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对于7日交火情况的通报显示在军事上各有得失,双方如何看待这一结果以确定下一步行动,或是局势走向关键。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认为,从眼下迹象看,双方也可能正走向局势降温的轨道。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说,巴方7日以来在反击中没有选择任何平民目标,坚守底线。
印度国际问题专家朱哈尔·吉拉尼认为,印度7日军事行动意在缓解国内民众情绪,但同时也有部分印度民众呼吁本国政府在7日行动后保持克制,反对冲突升级。
5月7日,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人们在一幢遭印度空袭的建筑内查看损失情况。新华社发(穆罕默德·丁·穆加尔摄)
出路:回归冷静、协商对话
专家认为,印巴双方回归冷静、协商对话才是给局势降温、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
叶海林指出,反恐是印巴双方的共同任务,需要国际合作。以反恐为名义过度使用武力,容易把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演化为国家间激烈对抗。双方应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方面采取更真诚态度,开展技术性合作,为双边关系改善创造实际条件。
专家认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有其历史根源,而这次矛盾激化以克什米尔枪击事件为导火索,也与相关国家近期的政策有关。
叶海林认为,印巴在过去几十年的紧张对立表明,军事行动无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回到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轨道上。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