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钟玲
谷雨时节,万物生发。2025年4月19日,夜已深时打通电话,距离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初次见到邓萃雯,已两个月之久,但再次听到她的声音,仍亲切得让人梦回初见。
2月19日,海南陵水《乘风2025》的初舞台录制现场,远远地看见邓萃雯,正提着雪色的裙裾自石阶逐级而下,她一直与身旁的“姐姐”聊着什么,待走近了,还不时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彼时,她的一颦一笑如春山俯身触碰第一朵苏醒的玉兰,美好得让人全然忘记了浪涛正在不远处堆叠……而后的每一期节目里,常常见她开怀大笑,不惧表情管理,与年轻姐姐们嬉闹时的鲜活模样,颠覆了人们因她饰演的过往角色而固化的那些认知。
在《乘风2025》的舞台,她不是《金枝欲孽》里踏着宫阙风雪而来的“如妃”,而是将40载星途中的孤勇沉淀成舞台上下都带着耀眼锋芒的“雯女”。
亦是,一个真实的邓萃雯。
勇气
《乘风2025》首次将舞台搬到了户外,虽然有了一丝新鲜感,但对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30位姐姐来说难度更大,不过,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减少她们的舞台魅力。
作为选手首次参加竞演类综艺,首次录制真人秀的邓萃雯,追随本心,又一次打开了自己的新天地——当59岁的邓萃雯,出现在《乘风2025》的舞台时,很多人发现,原来,她不仅会演戏,还会唱歌,而七分岁月沉淀的醇厚,混着三分少女未泯的天真,才是她本来的模样。
对邓萃雯而言,这样的跨界,她并不陌生,她的目标也简单至极,“在中国香港的TVB演戏时,我也常有机会去国外登台表演,选择参与这档综艺,是希望观众看见被角色遮蔽的邓萃雯。”
过去的岁月里,人们对邓萃雯的印象,大多来自她所塑造的经典角色,那时的她只想专注做好演员的本分。这份专注为她带来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桎梏——当观众将她与“狠辣”“强势”这样的词汇深度绑定,她反而被限制了戏路,真实的自我也隐入尘烟。
但在《乘风2025》,人们看到的却是——她学舞步时手忙脚乱,被队友抡起来拉票时失控大喊“救命”,而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惊讶、疑惑、懊恼的瞬间被网友的手定格,还被截图制作成了表情包……意外之余,她也觉得很开心,没想到这样未经雕琢的本真,也会被更多人关注、喜爱,“原来大家中意真实多过完美。”
她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表情管理”。尽管她觉得自己那些奇怪的表情并不美观,却没有想过收敛,没有一丝偶像包袱,甚至比年轻人更爱“玩”,讲到这里,她忽然大笑着说,“不要小看我们这个年纪的女生。”平时爱安静的她,在节目里能量十足,活力满满,“不过,观众突然发现我居然有搞笑天赋,这个收获是意外之喜。”
节目播了一期又一期,松弛、感性、暖心、敬业,这几个关键词却一直与邓萃雯如影随形,《乘风2025》的聚光灯下,她正书写着让人意想不到的“50+”女性的成长剧本——舞台上,她依旧是气场“女王”,舞台下,她总是流露出不符年龄的懵懂好奇。这份浑然天成的反差萌和颠覆传统女团标准的勇气,让她坦然拥抱每个鲜活瞬间——无论是训练时的笨拙,还是听到晋级时的雀跃。
目标
那些焦虑、争执与和解,在真人秀的镜像世界里“无所遁形”,姐姐们被日常身份遮蔽的棱角也“暴露无遗”。而在竞演的舞台,舞台下发生的一切又都烟消云散,姐姐们又齐心协力地想贡献出最完美的表演。但不同的姐姐们,都有各自的目标。
有人将目光投向最终成团的席位,邓萃雯却觉得成团的梦想并不是很重要,在她眼中,这档综艺只是她照见真实自我的镜子,而非竞技场。这大概是,每当有姐姐要离开或者有年轻姐姐因淘汰焦虑时,她都会安慰她们不要伤心,“我们不是来比唱跳,是来展示女性成长的千万种可能”的原因。
或许,正是因为没有“野心”,她反而可以更加从容。她更喜欢的是那些幕后的切片——例如,排练室镜面里交叠的身影,候场走廊此起彼伏的即兴和声,亦是凌晨依然亮着灯的排练室里,为竞演付出的每一分努力与每一滴汗水。
相比舞台表演,姐姐们的互相鼓励、学习和相处,对邓萃雯更有吸引力,“前几天,我与倪虹洁聊天,还提到我来这节目的动力,《乘风2025》向我递来橄榄枝时,真正触动我接受挑战的是那份跳脱常规的勇气,我一直觉得,在这里,姐姐们的魅力不在于歌舞表演的炫技,而在于不同女性生命形态的碰撞与重构。”
邓萃雯说,来内地后,她很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工作,在与年轻人交流时,她发现这档节目最打动人的并非光鲜的舞台表演,而是参演者在镜头内外呈现的真实蜕变,“很多年轻朋友告诉我,他们不仅在看姐姐们的舞台表现,更在见证女性突破自我、持续成长的生命轨迹。这种跨越年龄的共情,也是节目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独特的生命经验,让邓萃雯忘掉自己并非唱跳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她也告诉人们,自己有着岁月沉淀的优势,“当人生走过半程,我开始理解所谓‘成熟’的真正意义——那是历经千帆后依然保持成长的生命力,是能够将过往经历转化为滋养他人的养分。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已经可以去分享我的人生,用我的成长去影响另外一个生命。”
她相信,这种生命能量的传递,能让舞台表演突破娱乐的维度,在荧屏之外延伸出温暖的精神力量。
破界
入行踏入第40年的邓萃雯,昔日塑造过很多出彩的女性角色,《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里率真善良、乐观向上的姚小蝶、被奉为“宫斗剧鼻祖”的《金枝欲孽》里心狠手辣、深谋远虑的“如妃”,让她蝉联TVB“视后”的《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里心思缜密、坚决果断的“九姑娘”……
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总带着淬火玫瑰般的烈性——譬如,“九姑娘”在战火烟云中孤身周旋的锐利眼神,“四奶奶”于商海沉浮时衣袂翻飞的决绝背影。那些角色,某种程度上是她人生的镜像投射——同样出身平凡,同样在男性主导的江湖“杀”出血路。
“‘九姑娘’教会我,人生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都拥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这与18岁进入演艺圈,就已经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只能“孤身走我路”的邓萃雯,很相似。
2016年开始,邓萃雯正式北上发展,为了有更多选择,决心离开香港这个已名利双收的舒适圈。可是来到内地后,她一直被困于同类角色,都是压场式功能人物,那让她觉得很无趣,好像成功女演员只能重复过往业绩,不能够突破继续进步。所以,她决定接拍《孤注一掷》,出演一位孩子受骗的无助妈妈,虽然是戏份很少的配角,但她希望制作人和观众能看见她的多面性和可能性。邓萃雯一直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从来不应受限于年纪,任何年龄都可以绽放光芒。”
当镜头扫过邓萃雯眼尾的细纹,恍惚看见那些角色在她骨血里重生。或许,是她尝过云端跌落之痛,历尽千帆归来后,方能把困局中的清醒演绎得入木三分。就像《金枝欲孽》里“如妃”抚摸宫墙时的独白,三分是台词,七分是戏外人对命运的顿悟。
童年幸福感的匮乏,意外催生了她对“掌控命运”的执念,在演艺圈浮浮沉沉,经历过低谷也到过巅峰的邓萃雯,遭遇过不公,也尝试过以实力成就自己、圆满自己。她的成长轨迹,堪称香港职业女性的典型范本。在时代洪流中,也有人借她的人生,窥见自己的倒影——命运给的磨难,都将成为照亮前路的磷火。
面对内地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她以香港演艺圈的职场生态作比:“汪明荃70多岁仍主持黄金节目,仍在开个人演唱会,演粤剧大戏;郑裕玲离开电视台,仍没打算退休,继续在网络上大展拳脚。我们更早学会了把皱纹变成勋章,要相信,人在什么年纪都有可爱的那一面,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提及横店遇到的年轻助理因婚育压力放弃事业,她也难掩惋惜:“女性若在尚未完成自我建设时就进入家庭,往往会陷入被动。”她始终坚信:“女性独立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安身立命的底气,要先填满自己的水池,女性才有能量滋养他人。”
清醒的邓萃雯将人生划分为20岁筑基、40岁平衡、50岁破界三个阶段,“前20年我拼命工作,现在才有资本任性地尝试任何我从前没有做的事。”这种生存智慧,让她在59岁依然能穿着短裙,不输年轻人,在《乘风2025》舞台上持续发光。在她的剧本里,仿佛只有荆棘与玫瑰交织的孤勇,当她在舞台上散发着自信的光彩的那一刻,你会由衷地相信,岁月从不败美人,只是替她把风华酿成了琥珀里的月光。
开朗、活泼、幽默、随性,是与邓萃雯交流时,她留给记者更直观的印象,每每认真地回答问题时,她也会忽然开心地笑起来,让人很难不被她感染。直至时间已近凌晨,忙碌了一天的她,也没有对记者先开口说再见。还会在听到“邓萃雯的一生都在乘风破浪”这样的评价时,以赞同的笑声回应。
亦会,在每次回答结束后,问“我有回答到你的疑问吗?”真诚亦真实。
而她以“过来人”的身份所表达的女性声音,直至很久还声声在耳:“女性不该被任何标签禁锢,无论是‘九姑娘’的狠辣,还是‘如妃’的通透,抑或是综艺里真实的‘搞笑女’。真正的自由,是允许自己既有盔甲也有软肋,是女性都能活成不被定义的千面女郎。”这场始于舞台的破界之旅,或许也早已超越娱乐范畴,成为更多女性寻找自我的精神图腾。
耽于凡尘,一叶兰舟总能到达彼岸。如今的邓萃雯,眉间再也不见曾经的阴云,唯有经年沉淀的柔辉,这或许也是她人生的隐喻——穿越风暴的人,终会成为光本身。
上一篇:以法治之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想念,那无边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