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充分体现了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路透社日前报道称,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中国民营企业正推动科技突破,如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迅猛崛起尤为瞩目。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我们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了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经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有了法律支持,民营企业的权益能够得到更好保障,这有助于稳定全社会对未来投资的信心。”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如市场准入壁垒、贷款融资难等,民营经济促进法都给出了具体举措。
例如,民营企业非常关心市场准入问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一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中国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政策团队主管梁婧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政策,这次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意义重大,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做出了针对性的规定,也充分体现了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
对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意义,梁婧分析称,一是有助于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二是有助于推动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市场主体。三是在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其规范发展,比如在规范经营方面提出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华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通过法律表达坚决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立场,而且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且具体地规范了民营企业经营权的行政、司法,以及金融和项目投资等领域的平等法律保障措施。特别是法律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乃至金融和社会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职能,一共有29处之多。“该法不是停留于一般的规范宣示,而是对民营企业的运营所涉及的诸多管理和执法领域的服务行为予以明确。”
上一篇:染色麦秸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