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合并”迎新进展。
5月8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拟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5月8日,公司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的通知》。上交所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
中国船舶称,本次交易尚需上交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予以注册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可能涉及的必要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如需)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回溯此次交易的历程,2024年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公告称,两家公司正在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事宜,并在2024年9月18日晚间发布了交易预案。
交易预案显示,中国重工将被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重组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这也是A股市场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上述换股比例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计算,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分别为37.84元/股、5.05元/股。
2025年4月30日,中国船舶发布的《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2024年,中国船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中国重工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18元(含税)。
若上述利润分配实施后,经除权除息后的中国船舶换股价格将为37.59元/股,经除权除息后的中国重工换股价格将为5.032元/股,则换股比例相应将调整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修订稿》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最终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均未发生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领导班子也迎来调整。
1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官网更新内容显示,王国强已任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此次调整前,王国强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2024年12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网站“集团领导”栏目显示,徐鹏任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详见本报此前报道《千亿元重大资产重组!批复同意》)
业内人士称,上述重大资产重组是继“南北船”两大集团合并五年后,中国船舶集团又一次开展大规模资产整合。
2021年10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实控人均变为中国船舶集团以后,前述两家公司主要承担中国船舶集团的船舶总装业务。官网显示,2019年10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修订稿》显示,本次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为44.72亿股,中国重工总股本为228.02亿股。若不考虑合并双方后续可能的除权除息等影响,按照本次换股比例1:0.1335计算,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30.44亿股。不考虑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行权影响,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20.07亿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37.05亿股,控股比例为49.29%,为存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修订案》称,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消除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巩固与突出其船海主业。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
2024年,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为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70%;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同比增长266.60%。
截至5月8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348亿元,中国重工市值98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