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报收官,作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半导体表现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了A股122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一季报数据发现,板块回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细分环节看,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前的公司集中在设备、材料、设计领域,AI、汽车电子、国产替代等成为增长引擎。
不过,板块业绩分化的情况依旧存在,仍有近20家半导体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降幅在100%以上,更有10多家公司同比由盈转亏,终端需求不振的阴霾还未彻底消散。
总体来看,半导体行业在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回暖趋势进一步明确。至于板块内的分化,则主要归因于需求复苏节奏不一。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情形下,国产化替代仍为大势所趋。
板块整体回暖
据wind数据显示,在122家半导体公司中,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出现增长的公司共有74家,占比为六成。出现下滑的公司,则有48家。而在去年同期,净利润增长的公司数量为68家,出现下滑的公司共有54家。从绝对值来看,今年一季度122家半导体公司共实现净利润99.67亿元,去年同期实现94.09亿元。上述数据均传递出明确信号,今年一季度的行业景气度好于上年同期。
在净利润出现增长的74家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实现净利润翻倍增长,其中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是有研新材(600206.SH)、长川科技(维权)(300604.SZ)、神工股份(688233.SH)、博通集成(603068.SH)、士兰微(600460.SH)等。
其中,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有研新材一季度业绩增长最快,增幅高达14698.12%,实现归母净利润6738.47万元。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子公司业绩向好,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继续聚焦高附加值产品,本季度靶材产销量同比明显增长,靶材产品毛利增加带动有研亿金利润总额增长超过6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这些业绩增速较高的公司,在一季度实现了客户拓展和订单增加。
其中,神工股份主营半导体材料业务,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达到了1850.7%。其称,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终端需求驱动,销售额有所增长。公司持续扩大客户订单规模,市场拓展取得一定成效。其还提到,公司硅零部件产品聚焦中国本土市场供应,销售额保持稳步增长,重点客户出货数量持续增加。
公司相关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分析,由于国产替代的驱动,国内刻蚀机设备对公司硅零部件需求量增大,相关客户开工率和增长率都处于较高水平,“零部件需求增长对营收拉动明显,同时也带动材料业务提升。”
光华科技(002741.SZ)主营电子化学品,其称在报告期内加大专用化品板块业务的拓展力度,同时推进降本增效。在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为2521.3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63.86%。
苏州固锝(002079.SZ)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达到了395.6%。公司表示,全资子公司苏州晶银光伏浆料产品产销两旺,出货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并且,海外工厂已经顺利投产并批量供货,新增多家海外客户,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金海通(603061.SH)也表示,近期,公司所在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领域需求回暖。上海合晶(688584.SH)也提到,公司所处半导体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回暖趋势。
不难发现,市场需求回暖是这些半导体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共同原因。
复苏节奏不一
不过,在行业总体回暖的大背景下,板块内部仍有分化。记者注意到,有48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滑,更有1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
其中,一季度净利润降幅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明微电子(688699.SH)、利扬芯片(688135.SH)、拓荆科技(688072.SH)、燕东微(688172.SH)、晶华微(维权)(688130.SH)。其中,明微电子、利扬芯片、拓荆科技三家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1000%。
从降幅原因来看,存在一些共性因素。例如,多家公司提到,受到研发费用增加、设备折旧的影响。
利扬芯片表示,成本端在前期布局的产能逐渐释放,使折旧、摊销、人工、电力、厂房费用等固定成本持续上升等。拓荆科技表示,报告期末公司发出商品大幅增长,为增强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并强化产品质量管控,费用投入也大幅增加。晶华微也提到了研发投入增加和股份支付影响。
在低点布局产能、扩大研发,是半导体公司应对周期性变化的惯常操作。除了这些因素,公司业绩变化是否与业务层面的变化有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不少公司仍然受到下游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明微电子表示,一季度,下游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产品价格承压,部分产品单价下降,且因销售价格下降,部分产品库存成本与销售价格形成倒挂,计提存货减值损失金额较大。
唯捷创芯(688153.SH)表示,虽然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射频前端市场竞争激烈,受部分产品价格下行压力的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出现下滑,致使报告期内整体利润空间有所收窄。
灿芯股份(688691.SH)也表示,受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波动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9.23%。
值得关注的是,从细分环节看,以由盈转亏的公司为例,较为集中在芯片设计环节,包括卓胜微(300782.SZ)、灿芯股份、联芸科技(688449.SH)、燕东微、明微电子等设计公司。
湘财证券分析团队指出,由于半导体下游细分领域复苏步调不一,一季度半导体设计企业业绩出现分化。特种集成电路需求端仍处于阶段性调整阶段,多家公司业绩下滑;工业、通信及消费电子需求稳步复苏,多家存储原厂受益,营收实现小幅增长;工控、车规、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回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需求迸发,信号链与电源管理芯片企业业绩增长。
不过,长期来看,其认为,端侧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存储产品、GPU 及边缘计算/端侧算力芯片等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传统消费电子领域,供给端企业库存去化已基本到位,上游IC设计企业业绩有望保持增长。
另有半导体产业链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国际市场的复苏幅度不大,尽管有调研显示去年就会有明显回升,但实际订单并没有迎来明显反转,“海外业务还需要等待契机。国内业务由于国产替代的驱动,情况较为乐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