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钧达股份(002865)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公司H股发行定价为每股22.15港元,本次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股数为6343.23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634.33万股,占比约10%;国际发售5708.9万股,占比约90%。截至收盘,公司首日录得20.09%的涨幅。
本次登陆港交所是钧达股份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双引擎”资本平台正式落地,也意味着中国光伏电池企业加速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主场。
中国优质新能源企业加速出海
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正从“量的领先”迈向“质的提升”。 作为出口“新三样”的主力代表,中国光伏企业技术和供应链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兴证电新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达240.91GW,同比增长27.6%;光伏电池出口达59.1GW,同比增长56.5%,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强大供给能力。
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制造需求推动下,中国光伏企业正加快全球布局,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技术策源地”。钧达股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技术积淀和全球视野,构建自身全球化竞争力。借鉴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和海外工厂布局经验,钧达也在通过“双轮驱动”模式推进资本和产能国际化。
构建技术与出海“双引擎” 从宁德曲线看钧达
在光伏与锂电两大新能源核心赛道中,钧达股份和宁德时代都代表中国制造的先进水平。两者坚持专业化发展路径,掌握核心技术,并面向全球市场持续拓展。
技术方面,钧达股份持续迭代N型TOPCon电池产品,提升量产效率,非硅成本同比下降约30%。公司坚持“预研一代、测试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体系,同时在HJT、xBC、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方向布局,打造下一代产品竞争力。
全球化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钧达股份海外销售占比已达58%。公司依托阿曼基地与北美组件企业建立合作,成为专业电池片供应链的关键一环。随着制造本地化趋势加强,公司有望成为全球主流组件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
与宁德时代类似,钧达股份聚焦海外高端市场,构建本地化生产体系。公司在阿曼推进TOPCon合资项目,结合“建厂+合作”模式,形成本地生态。同时,公司登陆港交所,完善“A+H”资本结构,提升资源整合与全球融资能力。
全球光伏格局重构,政策助推产业更加集中
当前光伏产业链正经历再全球化重构,组件可在地搭建,但对高性能电池片的全球交付需求不断上升。电池片作为中游关键环节,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钧达在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24.7%,稳居行业首位。
同时,钧达在技术、成本与全球交付能力方面构建多重优势,尤其是在阿曼的低税率和北美合作机制,将助其打造连接中东、欧洲与北美的供应枢纽,巩固全球化盈利能力,重塑中国电池片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钧达股份等具备技术与规模优势的光伏龙头企业将有望显著受益。
双资本平台成型,钧达迈入全球价值重估通道
随着钧达股份4月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于5月8日正式挂牌,钧达股份的A+H双资本平台已全面成型。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对接国际资本的能力,为“产能出海+品牌出海”战略提供持续动能。
港股市场历来对“技术+出海”企业更具估值弹性。作为光伏电池专业厂商,钧达股份以其高技术含量、全球出货能力与专业品牌形象,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具备“Alpha属性”的成长空间。
从深交所到港交所,从国内制造到全球协同,钧达股份正以技术、商业与资本闭环逻辑,步入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主场。此次港股上市,不仅是阶段性成果的体现,更是其向全球光伏竞争高地全面进军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