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何能让草莓好吃又高产,并让更多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农研科技大赛将就此寻找答案。5月8日,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正式启动,未来一个月将向全球公开招募15支参赛团队,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在植物工厂领域持续深耕。
据悉,不同于前两届赛事在20英尺集装箱内作业,本届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设计、建设约5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挑战。赛事评委将从草莓植物工厂的设计与建设、种植成果、系统稳定性与经费控制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评选出实现“高产量、高品质、低成本、低能耗”的团队与方案。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健康等问题中有着巨大想象空间,也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为什么要植物工厂这一系统用于草莓种植?据介绍,草莓属于高单价品类,市场需求旺盛。传统草莓受季节限制,上市期较短,植物工厂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可以让智慧草莓做到纯绿色、高甜度,实现全年供应,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在美国和日本,草莓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试验田”。
当前我国植物工厂发展迅猛。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目前已超200座,居全球前列。尽管草莓植物工厂的年产量可以达到同等面积传统种植方式的十几倍,但依然存在建设成本高、生产成本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未达预期等问题,商业化仍是亟待破解的挑战。
因此,为了探寻植物工厂商业化推广的可能性,本届科技大赛试图从植物工厂建设成本、能耗、系统稳定性、草莓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破局。最终的获胜队伍将分享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奖金。
“自由度和灵活度是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决赛队伍在一片空地,按照规定长、宽、高尺寸自行设计草莓植物工厂,自由选择草莓品种、自行育苗和栽培模式,栽培管理将以远程为主,重点考核产量、品质和绿色生产。”本次大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贺冬仙表示,希望此次比赛不仅有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与,也期待企业积极参赛,为草莓植物工厂的国产化技术提供一份答卷,为产业发展注入信心和期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