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陕县,政府的每一笔钱从哪里来,又花到了何处,都有一双“眼睛”在密切关注着,这双“眼睛”便是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依法开展财经监督工作,不断拓展预算审查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切实守好百姓 “钱袋子”,当好政府“账本”的“管家”。
创新预算审查监督,让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预算审查监督是人大财经监督的重要环节。宁陕县人大坚持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部署,认真落实《陕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要求,确保预算审查监督实效。
在预算编制前,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农工委会同相关经济部门深入到政府有关经济工作部门、工业园区、民生领域、重点旅游镇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各方对预算编制的意见。“我们深入一线,就是要了解实际需求,让预算编制更贴合我县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期待。”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农工委负责人说道。每年,县人大都会主动听取县财政部门对预决算编制的情况汇报,并不只满足于面上的了解,而是适时抽取部分县级部门预决算草案和3-5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重点审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增强预算监督的针对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在人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宁陕县人大狠抓信息化监督工作,充分用好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有机结合。“以往查看预算执行情况,需要翻阅大量纸质资料,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现在通过联网监督平台,数据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监督效率。”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工作人员说道。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如某项资金支出进度缓慢、某个项目预算偏离较大等,为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经济工作监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工作监督是人大财经监督的关键领域。宁陕县人大在重点监督“钱花到哪”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钱花得是否合规有效”,坚决做到凡不需人大、人大不能批准的财政预算,一律不予审批。
每年,县人大都会主动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报告。连续3年开展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并听取工作报告,向人民群众晒出国有资产“明白账”。在调研过程中,人大代表们深入企业、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提交县政府研究办理。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宁陕县人大先后围绕全县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及税源情况,项目和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施工环境等情况开展调研。积极听取群众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好政策、好计谋。通过这些调研,为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审计整改监督是人大财经监督的重要保障。宁陕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在听取县政府关于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后,及时形成审议意见交县政府研究处理。
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代表们深入被审计单位,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提出意见。“我们不能让审计报告成为一纸空文,必须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一位参与跟踪问效的人大代表坚定地说。同时,县人大还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报告,对部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报送县委、县政府。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有力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意识,促进了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强化财经监督工作,在管好政府 “账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更好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宁陕县人大将继续探索创新财经监督方式方法,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通讯员:李曌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