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走进丰城循环经济园区,曾经弥漫的浓浓塑料刺鼻气味已消散不见。
江西省丰城市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内,一台台崭新的RCO焚烧炉正将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控制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排放数据,印证着塑料产业的绿色变化。
刀刃向内斩“黑尾巴”
作为全国再生塑料产业重要集散地,丰城塑料行业年产值逾7亿元,批复年产量200万吨,但长期存在的粗放式快速发展模式也带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废气治理设施老旧、厂区管理落后等环境顽疾。
江西省自202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群众关于异味扰民的投诉量就居高不下,丰城市塑料异味重复信访率占据全市环境信访件榜首。
近年来,丰城市不断强化涉气企业监管,查处了20余起塑料企业环境问题和严查城市周边露天焚烧垃圾问题,虽然异味问题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塑料异味投诉仍然存在。
“异味问题必须彻底刮骨疗毒。”丰城市成立异味问题专项整治攻坚组,强化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彻底解决塑料企业异味难题。
“塑料产生异味通常与其原料、加工工艺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塑料在高温过热反应时会释放氯化氢、苯系物等刺激性气体,增塑剂等添加剂在高温下易挥发会产生‘塑料味’、部分含硫或胺类稳定剂会释放异味、塑料制品长期露天堆放暴晒和收集装置吸力不足都会无组织排放大量异味。”在丰城市生态环境局奋战大气工作近十年的专家张冬平表示。
锁定塑料异味产生关键因素,大气攻坚团队逆向追溯到具体症结,对症施策。针对当前塑料行业污染防治薄弱环节,精准制定丰城市塑料行业整治整改标准,并严格按照“完成一家、验收一家、试生产一家”要求,推动整治工作。
丰城循环经济园区所有塑料加工企业切切实实投入了真金白银,全力配合做好环保问题整改,如今整治行动完成近75%,已有42家完成改造在正常生产。截至目前,企业废气收集效率从30%提升至70%,处理效率从30%提升至80%,行业整改效果明显。
技术革命重塑产业基因
环保投入更显“刀刃向内”的决心。
在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史伟指着新改造投产的智能化造粒生产线算起“环保账”:“挥发性有机物的收集密闭环境至关重要,全密闭负压收集系统让VOCs捕集率从50%提升至95%,配合活性炭吸附脱附+RCO催化燃烧装置,污染物排放浓度仅为国家标准的1/3。”
本次整治行动分别从厂区生产作业布局整治、物料堆放管理整治、塑料预处理、废气收集设施管理、废气治理设施管理、PLC一键启动、用电监管和视频监控提出管理要求。
更让史伟惊喜的是,全面改造后的厂区环境焕然一新,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客户订单量已增加到了今年下半年。
位于丰城市循环园区内的丰城市力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塑料粒子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企业负责人吴辉起初对整治工作抵触情绪强烈,认为“环保设备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甚至以“订单压力大、停产影响经营”为由拖延整改。
根据这种情况,整治行动工作组特意邀请吴辉等三家塑料加工企业负责人远赴江苏等地对设备厂商实地考察,现场了解VOCs主流治理设备制造工艺,学习废气治理运行原理。“不对比不知道,以前总觉得环保是‘花钱买牌子’,现在才明白要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环保设备,这样算可以省了一大笔后期维护费用呢。”
工作组趁热打铁,持续帮扶企业积极整改,再次到力丰塑业公司时,厂区环保管理面貌已焕然一新。负责人吴辉指着PLC一键启动按钮激动说到,“感谢工作组的‘硬核帮扶’,环保设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联动,一系列操作省钱又省力,让企业走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路。”
“开展塑料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在3月25日—26日应对臭氧传输污染天气期间,因近期塑料行业VOCs治理成效,丰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成功保良两天。”丰城市生态环境局大气股技术人员刘伟告诉记者。
循环经济链释放生态红利
“环保投入不是负担,而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丰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璐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
近三年,通过改造塑料行业环保投入一次性增加30%,后期环保管理成本每年将减少15个百分点,实实在在为企业减少成本开支。
与此同时,空气质量改善持续释放出显著生态效益:丰城市PM2.5由2022年28微克/立方米降到2024年的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由2022年91.2%提高到2024年的94.8%,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江西丰城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曾国辉表示,未来我们将推进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整合丰城及周边塑料市场,引进一批塑料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从再生资源回收、绿色加工到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让更多企业尝到“环保甜头”,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蓝天幸福”。
暮色中的丰城紫云大道,来来往往载满再生塑料粒子的新能源车辆正驶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未来。丰城市委书记张书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废弃物‘找到回家的路’,更要让它们‘踏上增值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