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泽海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视觉传播媒介,更多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制造”近年来不断涌现银幕,显示出中国电影行业趋向信心提振与实力复苏。
中国电影叙事的话语重构,体现在从言说“中国故事”转变为用“中国方式”讲述中国好故事的新思路与新实践。找准情绪共鸣的“出口”,从关注宏大叙事主题转向观照日常场景,与大众实现更深层的情感共振与情感交融,新大众文艺视阈下中国电影叙事以独特的东方经验,逐渐成为全球电影文化生态中不可替代的一极。
新大众文艺对中国电影叙事的话语重构,表现为对本土文化主体性的重塑以及叙事逻辑的创新性表达。《流浪地球》系列“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浪漫设想,植根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与“愚公移山”式的理想情怀,故事内核呈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表达。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出了《哪吒》系列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逆天改命”叙事观的回溯与追问。《封神》大规模地运用与转化古典神话资源,将扁平化的人物塑造为具有多样、复杂性格的立体形象。在新大众文艺的演进过程中,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诉求共同构建了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东方美学体系。同时,影像符号的转译与重释,不断地激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因此,新大众文艺在中国电影叙事中呈现的“新”,指向的是一种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
新大众文艺的创造者与接受者都是“大众”。在电影叙事中谋求真挚的情感共振,既实现了艺术价值的回归,也揭示出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共情的范式转换。情感共振是新大众文艺实现其“大众性”的核心呈现方式,而大众的广泛参与以及情感反馈,又不断反哺中国电影创作以源源不竭的动力,铺设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发展脉络。二者在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道路中寻求着良性的互动,既回应了时代的精神需求,又为新大众文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添砖加瓦”。
下一篇:“营养小厨神”实践大赛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