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主要荣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技术先锋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个人档案
程荣辉,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自然科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发专职型号总师。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东
摄影 王雁
他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事业已40余年,用一颗赤诚报国的拳拳之心,为让中国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实现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做出突出贡献。
▶临危受命:推进航空发动机研制取得长足进步
1984年7月,程荣辉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工作。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他全程参加并负责发动机的理论研究、技术预研、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为发动机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及航空发动机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程荣辉临危受命,担任项目总设计师,全面负责研制工作。面对种种研制难题,他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协调各方面力量,最终组织研制团队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全面达到指标要求,许多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
作为总设计师,程荣辉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总体设计、部件设计、系统设计等技术,打通了多项新材料的工艺路线,使得型号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完成了各层级覆盖多个专业、多个方向的试验,使发动机性能和功能满足使用要求,推进产品能力不断提高,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历史上的多项纪录。
▶填补空白:自力更生建立自主研发体系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国内对先进发动机的需求十分迫切。按照创新的工作思路,程荣辉带领研制团队从需求分析研究入手,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在没有任何参考样机的条件下,组织进行多方案征集与综合优化,开展多轮总体和部件的设计迭代,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技术方案,完成了发动机的设计工作,并通过了考核验证。项目团队在此基础上陆续研发出改型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发动机研制上的空白。
程荣辉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融汇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规划上。他创新性地提出并制定了新的研制总体思路,理清了型号错综复杂的搭接关系。主持制定研制总体规划,组织对研制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了总体布局。主导推进需求管理和体系建设,助推项目研制同时,也推广至其他型号借鉴应用,丰富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实践经验。
▶勇担重任:打造运行高效的创新“国家队”
程荣辉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厚的技术底蕴,主持完善、优化技术方案,突破了多项技术。他组织开展了大量试验,验证工作得到持续深入。在多次技术攻关中,程荣辉直面挑战、身先士卒,始终坚守一线,带领团队打赢了多个攻坚战。
作为型号研制的引路人,程荣辉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不断加强研制团队建设和融合,通过实施成立联合工作团队、组建专项技术支撑团队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团队建设。他通过组织实施成立跨单位的联合工作团队、联合高校组建专项技术支撑团队、加强总承单位和制造企业试制团队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满足了研制团队规模需求、能力需求、专注度需求和协同需求等四方面需求,使研制团队的建设和融合不断加强,将研制团队打造成一支能够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的创新团队。
成绩的背后,是程荣辉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是近乎无休的高负荷工作。加班加点、驻守岗位,已是他工作的常态,为了进一步加大项目管控力度,程荣辉更是克服个人家庭中的种种困难,身赴异地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航发人以国为重、进取担当,“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在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现场,程荣辉曾表示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意志的需求和体现,是国防力量强大的依靠和保障,自己定当不辱使命,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的步伐,为中国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省总工会开展劳模精神宣传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