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张集中专”)坐落在铜山区农业生产腹地,致力于探索“行走在乡村”的育人模式。自1983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办学宗旨。2018年,学校被评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2023年被评为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发起并成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联盟”,持续探索区域“三农”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创新实践。
近年来,张集中专坚持“服务‘三农’、产教融合”办学目标,牢固树立服务乡村理念,构建“政、企、校”联合共同体。学校以“金专业”“金基地”“金教师”“金课程”“金教材”建设为引擎,用好办学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金专业”培育“金基地”
张集中专致力于服务铜山“312”创新产业集群和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将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强链焊接”。为满足铜山和徐州产业用人需求,学校迅速扩大办学规模,2021年在校生3673人、2022年为4495人,目前增至7405人,预计2025年暑期后办学规模将超过8500人。
学校设置涵盖设施种植、养殖、烹饪、服装、机械、汽车、旅游、电商等专业的六大专业集群。依据产业发展情况,学校调整规划专业设置思路,实现从师资、人才培养方案到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全流程转变。目前,学校有“3+4”中专—本科衔接培养专业1个、“3+3”中专—专科衔接培养专业4个、省级优质专业2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等。每个专业在配备对应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之外,至少与5个以上企业建立校外基地深度合作关系。
农业类专业是学校传统专业,也是学校优势专业。该专业锚定农村产业发展现实需求,根据产业发展建设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链和专业群,“产业链条延伸,学校工作跟进”,以职教力量主动服务当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先后获评省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专业、省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优化培育机制体制 孵化“金教师”打造“金课程”
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师能建设双提升。全体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个性与终身教育,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及核心素养培养,推行“6S”管理。学校鼓励教师全员学历提升,搭建平台助力教师职称晋升,现有2个特级教师、4个正高级职称、1个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0%以上。
农业专业紧紧围绕“服务农村,致富农民”办学宗旨,搭建“农业生产实践、为农服务培训、教科研水平提升、校企合作”四大平台,创建既能在校教书育人,又能走进乡村服务“三农”的教育教学、生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开发、培训提升“五位一体亦师亦农”农业教师团队。团队被评为“省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徐州市出彩职教人。
学校创新“双优教师”培养机制,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优秀农业专家,支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重点开设“田间课堂”“企业课堂”,积极打造“云课堂”“行走的课堂”。张集中专的植保无人机社团等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内容与农业、产业发展高度贴合。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质量,积极推进社团建设,打造社团发展样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
经过探索实践,张集中专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学校在全省教学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学校注重建构人人有课题、时时在研究、事事讲品格的科研大格局,每个专业都设置AB角两个专业带头人,形成既错位又竞争的“领雁矩阵”。学校注重科研引领,目前有国家级课题立项并结题1项,省第五期课改课题立项并结题7项,1项在研省级委托课题等。《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被评为省教学创新提质实验基地。
丰富教材建设形态 开发“金教材”擦亮“金品牌”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难处是教材。打造“金教材”的重点抓手在于校企合作共建。张集中专根据产业、企业、行业的要求,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与企业及兄弟单位共建共享《生物学》《植物生产与环境》《艺术插花》《农产品加工技术》4门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
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三农”课堂,赓续农耕文化血脉,搭建青年服务基层治理实践平台,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通过实践锻炼实现高质量就业。
张集中专始终关注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创新农民培训联动机制,搭建由政府主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区、镇、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村、企业”多元联动的培训机制;实行“技能与学历双提升,半农半读、农学交替”培养模式,推行线下面授、线上教学、生产一线巡回指导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资源,围绕学校周边、学生家乡“三农”问题培育“新农人”,扩充乡村治理人才、科技带头人和企业骨干力量,年均培训2000余人。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3万余人,培训5万余人次,扎根农业、投身乡村的校友不胜枚举。
在职教高考中,张集中专本专科上线率长期保持区域领先。近年来,张集中专先后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锚定“万人规模、高职层次、群众认可、企业欢迎、政府满意”的美好愿景不断努力。
滕道明 肖扬 刘召华 潘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