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腹地崛起绿色明珠
创始人
2025-05-08 05:27:12
0
航拍十四师昆玉市一隅(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独立枝头的啄木鸟(摄于5月2日)。刘笑天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刘秋月 马蓉 金波

初夏时节,阳光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远处沙丘起伏,沙浪金黄;近处,葱郁的防护林绵延展开,绿意盎然。当被问及如何在沙海中“种”出绿洲,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连职工石福松告诉记者:“靠的就是一铁锹一铁锹挖树坑,一瓢水一瓢水浇灌,我们这代人治不了,下一代接着干!”

这位在沙漠边缘扎根近20年的老职工,见证了十四师昆玉市从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蜕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

十四师昆玉市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昆玉”模式,多措并举向沙漠要土地、要空间、要效益,初步形成“人与沙共处”的生态创举。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沙海之畔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打造立体生态屏障

“深度、行间距一定要控制好,按照标准将树苗下种,要保证树苗的成活率。”3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树木泛出新绿,正是春季植树造林的时节。师市2000余名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春季植树活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我第5年参加义务植树,看着亲手种下的树苗慢慢长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二二四团职工郭家华一边浇水一边说,“这些树苗将来会成为防风固沙的卫士,守护我们的家园。”

众人齐心协力,共义务植树32万株,一棵棵小树苗在大漠中稳稳扎根,为沙漠增添了一抹新绿。而这,只是师市数十年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师市计划投资近3千万元,植树造林1.61万亩,预计参与职工群众达1万人次。这一组组数据,彰显的不仅是师市治沙的坚定决心,更是职工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态的热切憧憬。

“十四五”以来,师市累计投资2.2亿元实施重点生态项目,昆玉市森林植被覆盖率提升近0.14%。2023年以来,新建人工防护林0.54万亩,退化林修复4.6万亩,草原改良2万亩。曾经黄沙漫天的景象,正逐渐被郁郁葱葱的绿色取代,沙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荒漠化程度呈下降趋势。如今,以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带为主体的立体生态屏障已初步形成,宛如一条绿色巨龙,守护着昆玉市的生态安全。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师市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大唐昆玉光伏电站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荒漠建成。沙海变“蓝海”,光伏发电与治沙相结合,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种创新模式,为师市的防沙治沙注入了新活力。

实现治沙致富双赢

“20年前,这里春夏季一刮风,黄沙漫天,人影都看不见,更别说种东西了。”二二四团二连职工刘福连说,现在沙漠种上了红枣树,不仅绿化了环境,还有相当不错的收益,曾经的沙漠戈壁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如今,二二四团有挂果枣园13.1万亩,各类林果树种植面积5.6万亩、防风固沙林地面积4万亩。这些果园和林地,不仅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更为职工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每到红枣丰收季,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职工群众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向沙漠要效益,关键在于构建防沙、治沙、用沙的可循环模式。”二二四团四连职工徐朝阳说,沙漠虽然干旱贫瘠,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只要选对作物,就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019年从安徽工业大学毕业后,徐朝阳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沙漠创业。经过不断尝试,成功探索出一条沙漠饲草料种植之路。他试验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可长到4.5米,多次刈割的苏丹草平均亩产8吨。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沙漠饲草料种植队伍。“在沙漠里种植饲草料,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徐朝阳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二二五团加大沙漠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尝试,油莎豆、孜然、小麦等农作物也加入了“治沙队伍”。一粒粒农作物种子被播撒在黄沙之中,不久后,大片黄沙地便冒出新绿。这些绿色植物不仅“锁住”了沙漠,还鼓起了职工群众的钱袋子。“2024年,这片玉米地产量突破和田地区纪录,亩产最高达1162公斤。”二二五团职工阿提坎木・马木提指着身后的一片农田,满脸笑容地说。

构建宜居美丽家园

“没想到在沙漠边缘还有这么美的地方,花团锦簇,简直是世外桃源。”5月1日,来自北京市的游客王晓赞叹道。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申请中央预算并自筹资金9839万元,在315国道与叶和高速公路交界地带栽种127万株乔木、灌木,以及沙棘、苹果、杏树等。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保护昆玉市区的绿色屏障,还变身旅游观光区。每到春暖花开,大片杏花、海棠花、桃花、苹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的花朵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留念,感受昆玉市的美丽变迁。

走进十四师皮山农场,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树木……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职工群众在此安居乐业,尽享治沙带来的成果。

十四师昆玉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石希望说:“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防沙治沙九条措施,新建人工防护林1.07万亩,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昆玉国土绿化及防沙治沙建设工作,探索‘防沙治沙 + X’产业带动模式,将生态效益转化为富民兴民的经济红利,坚决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筑牢昆玉生态安全屏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月28日起,福州17路公交线... 3 月 28 日起,福州 17 路公交线路迎来调整。此次调整涉及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等方面。调整后的 ...
巴基斯坦称未违反停火协议   当地时间5月10日,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塔拉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没有违反任何停火协...
大豆全产业链项目瞄向“亿元大单... 转自:黑龙江日报 □王蕾 本报记者 董新英 日前,走进阳泰(黑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症下药深化内外贸一体化 近段时间,美国政府滥施关税行为带来巨大不确实性,我国外贸企业承压前行。商务部日前提出稳步推进内外贸一...
天晴气温升,周日最高气温27℃... 市气象台11日6时发布:今天白天晴,北转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27℃;夜间晴转多云,南转北风一二级,最...
丫霸!福州漆艺在巴黎斩获大奖 福州漆艺在巴黎斩获大奖,这无疑是福州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大盛事!福州漆艺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在国...
福州晚报“八闽福碗卡”项目签约 近日,福州晚报“八闽福碗卡”项目成功签约。这一项目的签署,标志着福州在文化与商业融合领域迈出了坚实的...
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奖名... 近日,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令人欣喜的是,福州有 7 个空间成功上榜。这些公共文...
16岁少女患上发作性睡病 上一... 16 岁,本应是充满活力与欢笑的年纪,然而这位少女却被发作性睡病所困扰。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她的状态...
福州地铁“同行票”来了 福州地铁“同行票”来了!这一举措为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亲朋好友一同出行时,只需购买一张“同行...
闽侯锡地村释放“锡”引力:古厝... 闽侯锡地村正释放着独特的“锡”引力。这里将古厝进行活化,使其摇身一变成为充满韵味的锡艺馆。古厝那沧桑...
150名寿星老年大学内共同庆生 在老年大学的校园里,洋溢着喜庆的氛围。150 名寿星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他们的生日。老人们脸上洋溢着...
滇池应急救援民兵连授旗成立   本报讯 记者李双双报道 5月10日,西山区滇池应急救援民兵连授旗仪式在滇池畔举行。  市委常委、...
将在青岛开展五大场景试点!特来... 牵头或参与的9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试点项目,将在青岛开展五大场景试点特来电:做车网互动规模化落地先行者...
金观平: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 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9项子活动 营造崇廉尚洁浓厚氛...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芯)5月10日,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文艺作品展演暨第四届“510(我要廉...
银行严禁信用卡套现“炒金” 近段时间,黄金价格在高位震荡并多次创下新高。在高收益的诱惑下,部分投资者试图通过信用卡套现或挪用消费...
飒!致敬高新区奋勇争先的“她力... 在高新区,那一抹“她力量”正熠熠生辉。她们或是在科研实验室中专注钻研的女科学家,以智慧和坚韧攻克难题...
中老铁路助力榴莲畅销全国   5月,东南亚榴莲大量上市,王家营西火车站、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变得繁忙起来。每日3列满载榴莲等东南...
乌外长:乌方12日起实施至少3...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基辅/莫斯科5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 栾海)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10日下午在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