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繁荣景象,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文旅热潮彰显了消费活力,文旅产品多元创新展现了经济转型新动能,惠民举措释放了政策红利,凸显了经济调控智慧。接下来,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应继续努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文旅市场潜力活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驱动力。
2025年五一假期,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和惠民举措,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正跨入深度旅游阶段,文化日益成为支配旅游活动的精神支柱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引领。今年五一文化旅游消费的亮眼数据,烘托出一幅人潮与钱潮共涌的热闹景象,不仅勾勒出文旅市场的火爆景象,更成为解码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注脚。
今年五一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是消费活力充分释放的有力见证。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从壮丽山川到人文古迹,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都能在五一假期找到适合自己追求诗与远方的目的地。文旅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反映出文旅消费正从单一向复合、从物质向精神层面不断升级,消费活力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推动着文旅市场蓬勃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旅市场的火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共进,彰显出经济的强大联动效应。文旅产业犹如一个庞大的经济引擎,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多个行业共同繁荣。今年五一假期,交通运输部门迎来客流高峰。据统计,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
餐饮行业同样生意火爆,各地特色餐厅、小吃摊前都排起了长队。住宿方面,酒店、民宿预订率居高不下,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购物和娱乐场所也迎来了消费旺季,各大商场、景区周边的商业街人头攒动,游客们尽情享受购物和娱乐的乐趣。这种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合力,不仅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一文旅市场的亮眼表现,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今年五一假期,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加速释放内需潜力。如北京以“京彩四季”为主题推出百余项特色消费活动,文旅消费是其中的重头戏;武汉启动2025小龙虾消费季,联动知名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开展促消费活动。此外,多地通过发放观影优惠券、图书消费券、旅游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等方式,降低文旅消费成本,做大文旅消费市场“蛋糕”。
同时,各地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越来越多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欣赏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政府的积极作为,为文旅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过程中,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地文化旅游市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部分热门景区游客承载量过大,导致游客体验下降;文旅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宰客、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文旅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加强文旅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市场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繁荣景象,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文旅热潮彰显了消费活力,文旅产品多元创新展现了经济转型新动能,惠民举措释放了政策红利,凸显了经济调控智慧。接下来,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应继续努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文旅市场潜力活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驱动力。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