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化身社区小管家精准分析居民急难愁盼、大模型为节能降碳提供决策支撑、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安徽省蚌埠市在夯实“数智”底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基层治理、制造转型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AI解锁新技能
走进蚌埠市龙子湖区绿地花都社区,轻快的歌声伴随着音乐从社区邻里驿站的窗口飘出。人员密集、人口老化、社区工作人手少,如何才能服务好这个居民近万人的老社区,一度让绿地花都社区党委书记鲍翠萍和她的同事们感到力不从心。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智慧社区系统化身“AI小管家”,自动对居民反映社区治理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积分核算;社区工作人员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在此基础上及时响应,改进服务化解矛盾……在蚌埠市,“人工智能+基层治理”碰撞出温暖的智慧火花,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智慧治理告别了过去的‘大海捞针’,让大伙轻装上阵,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提及基层的“智”理转型,在社区干了大半辈子的鲍翠萍快人快语,“技术在进步,倒逼社区治理、服务百姓的理念和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借助AI赋能,社区不断解锁更多的创新应用,让基层治理这根绣花针绣出更和谐、更精细的图景。”
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发布智慧城市时空底座、超前布局6G高速光网等设施……蚌埠市不断完善云网融合的数字基础支撑体系,夯实城市大脑的“数智”底座。
坚持“一盘棋”推进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蚌埠市分类建设人口、法人、地理、政策法规四大基础库以及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城市管理等8个专题库,整合全市各级部门数据资源41.3亿条,构建市域数字孪生平台,以数据驱动优化资源配置,让城市更聪明、更有温度。
拓展“人工智能+”新场景
“依托城市智慧大脑打通办事堵点和难点,我们加快场景创新应用,不断提升行政效能,稳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试点。”蚌埠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姜荣峰说,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一次办结率达99%,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聚焦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难点、痛点,蚌埠市驱动“智”理引擎,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拓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在蚌埠市双碳大数据服务中心,AI大模型化身能源专家,对全市的绿电生产、消纳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实现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智能监测,为节能降碳提供决策支撑。
依托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AI技术,蚌埠市加快区域能源大数据整合、挖掘和利用,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安徽莱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运检分公司副经理王垚说:“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虚拟电厂和零碳园区平台,拓展‘AI+能源’的新场景、新模式,打造能源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基础支撑。”姜荣峰说,“在夯实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探索开展数据授权运营,培育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生态,全面赋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发展。”
驱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走进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化车间,记者看到,借助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企业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制造、仓储再到销售的全链条智慧升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助力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蚌埠“工业大脑”(一期)上线试运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凯盛AGM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建设……围绕研发设计、智能生产、供应链管理等制造业核心环节,蚌埠市加快AI赋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稳步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截至目前,蚌埠累计建成国家5G工厂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5个。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对制造业的渗透不断加深,为我们加快创新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源头活水。”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峰说。
丰原生物基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聚乳酸全产业链赋能增效;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借助AI工业大脑,人均产能提升145%、产品研发周期降低42%;特步(安徽)有限公司依托“智”造转型提升生产效率近20%……蚌埠市驱动“人工智能+”引擎,推动制造业迈向全方位、深层次智能化转型升级新阶段,拓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拥抱人工智能浪潮,我们还将着力打通算力、数据安全、人才等瓶颈,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蚌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