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
■张敏
2025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持续升温。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6日,包括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兴业银锡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超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海外并购的公告,并购标的涉及矿产资源、电子元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
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产业链重构加速的当下,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海外并购,不仅展示了其拓展全球市场的雄心,也是公司实现价值重塑的重要路径,具有多重积极作用。
其一,获取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获取核心技术是许多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核心诉求。上市公司借此不仅可以提升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以及行业话语权,还可以快速获得新技术、布局新赛道。例如,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关联方投资PhotonicX AI公司,旨在依托PhotonicX AI技术优势快速切入OIO下一代光通信核心赛道。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开展海外并购必须建立在对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之上,瞄准产业链短板和技术价值链高点,科学开展投资评估。
其二,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海外并购正成为上市公司突破地域限制、重构市场版图的关键抓手。同花顺数据显示,2024年,A股总计有2405家上市公司的国外收入超1亿元,其中921家上市公司的国外收入超10亿元;1516家上市公司的国外收入占比超20%。通过海外并购,上市公司可以进一步打开新市场,获取新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布局。例如,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阿联酋企业Sweihan Holding50%股权,这有助于提升公司在中东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深度挖掘海外优质可再生能源项目具有积极意义。
其三,整合关键资源,重构产业生态。
当下,很多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也是一种产业生态重构,即企业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市场、供应链等关键资源,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完整、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这种生态重构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还能够显著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海外并购,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活跃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市场。例如,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
当下,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已从“规模追赶”步入“价值引领”阶段。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活动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上市公司开展高质量海外并购,开启价值创造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