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青海 景区迎客流高峰
当青海的生态、自然、人文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到青海来一场自驾游”成为很多旅游爱好者的向往,公路旅游丰富了游客个性化出行的选择。今年“五一”假期,青海再次上榜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度假产品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1日,青海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景区外,一辆辆旅游大巴穿行在公路上,载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青海美景。景区内,游客在湖边举起手机、相机记录着水鸟嬉戏的和谐画面。
在青海湖游玩的四川游客卢女士说,她和家人是从四川自驾来青海的,青海湖是她一直向往的美景之一,这里的生态环境让人觉得清净、宁静,能使忙碌的上班族放慢脚步、感受自然。
在茶卡盐湖,来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陈明坐着小火车进入盐湖深处,拍下盐雕群以及黄昏的美景。“我特意选在黄昏时段入园,想拍摄盐雕与晚霞同框的画面。”随着小火车缓缓驶入盐湖深处,湖水与远处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为确保旅游接待安全有序,“五一”假期,茶卡盐湖景区发挥智慧中心的作用,对景区全时段监控,实时收集并分析数据。根据时段客流情况动态调配人员,合理安排小火车发车时间,保障景区有序运营。5月1日至4日,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
游在青海 露营赏花感受高原春景
带上家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寻一处有山有水的绿地,搭一顶帐篷,备一桌美食,边赏绿水青山好风景,边享休闲好时光,是假期里不可缺少的内容。
5月3日,市民王宇在朋友的邀请下,带着家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浪山之旅。“在大自然的虫鸣鸟叫中,大家聚在一起唱歌、烧烤,安逸的时光能让人的心灵放松下来。”王宇说,他们浪山的地点在湟源县大黑沟附近,虽然出门需要带很多装备,但能够在绿水青山间拥抱自然,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西宁周边的露营基地,迎来一拨又一拨打卡的游客。烧烤、煮肉、火锅……一顶顶帐篷外,游客忙着准备食材,伴随着食物的香气,露营地渐渐热闹起来。
在西宁,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绿道串起城市绿圈,沿着河滨、风景道路感受城市的变化,市民出行的选择在不断延伸。假期里,也有不少市民选择以骑行的方式感受西宁的绿意。
“假期里,我的骑行总公里数近百公里,这些都是线上打卡的勋章。”骑行爱好者王彬向记者分享着假期的骑行体验。“五一”假期,他和骑友约了3场骑行。
现在西宁不断延长的绿道,改变了市民的骑行圈,给了骑友们更多去处和更好的体验。绿道连通城市道路、近郊远郊,不同环境的不同绿道,能满足不同段位骑友的需求。假期里,骑友们还会分享新打卡骑行路线,让更多人感受骑行的乐趣。
深读青海 博物馆里感受文化脉络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精髓,博物馆是重要窗口。青海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不仅代表着青海文化的精髓,也为观众重述了千百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五一”假期,除了青海的热门景点,青海省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西宁市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成为人气旺地,一件件可看、可读的历史文物和遗存成为游人眼中的独特风景。
在青海省博物馆,各类社教活动精彩纷呈。5月3日的青绣社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带领下,开启青绣制作之旅。老师耐心讲解青绣的历史渊源、针法技巧,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随后纷纷拿起针线,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一针一线间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西宁市图书馆内,阅读氛围浓厚。阅读区域和自习区域的读者沉浸在书香中。假期里,西宁市图书馆还通过举办手作体验活动、主题观影活动等,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
食在青海 美食街人气火爆
在很多游客看来,旅游是观景,更是“尝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建筑中,更体现在美食中。傍晚,游玩了一天的游客走进小吃街,感受着青海各地的美食文化。
5月3日,海东市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人头攒动,烤肉店的烤炉旁围满了游客。店主一边不停地在火上翻转羊肉串,一边和游客热情交谈。西宁各大夜市更是市民游客打卡的热门地。西宁豹街、大新街夜市等街区,青海土火锅、羊肉炕锅、酿皮、甜醅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美食摊位前,市民、游客围坐在一起,享受舌尖上的美食。
特色集市上,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随着夜经济的兴起,西宁各县区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在夜晚的璀璨灯火中,将文化的底蕴与历史的记忆融入每一道美食、每一处场景,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领略到青海独特的魅力。
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