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5月5日,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成功实现有效降水,缓解了旱情。
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人工降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在已有降水条件下化云为雨、增加雨量。人工增雨手段可以使一些原本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到激发,从而产生雨,也可以让一些原本就要产生自然降水的云层降下更多的雨水。
据南京气象,5日,南京市增雨小分队根据合适的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于1:39至1:42,浦口气象局新址发射火箭弹6枚;2:09至2:11,六合新集头桥发射火箭弹6枚;2:59至3:02,六合竹镇大泉村发射火箭弹6枚。
另据无锡气象,受全球气候异常影响,今年以来,无锡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近2℃,降水较常年偏少7成左右,降水为无锡地区有气象记录(1951年起)以来同期最少。受其影响,从今年年初开始,无锡市气象干旱露头并持续发展,4月20日起达到特旱等级,对农业等行业造成了较为严重影响。
为有效缓解旱情,5日凌晨,无锡市气象局作业队伍抓住有利条件开展人工增雨饱和作业,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12枚。人工增雨作业后,无锡市普降中到大雨,无锡市区累计降水量超过10毫米,最大降水量21.9毫米,平均降雨量多于周边地区,增雨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旱情等级。
此外,据苏州气象,今年1-4月,苏州全市平均降水量仅10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6.7%,各站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全市平均雨日24天,较常年同期偏少20天。
为应对旱情,4日晚,苏州市气象局、吴中区气象局、昆山市气象局等3支人影作业队伍提前到达作业点,等待时机及时开展增雨作业。在空管部门的批准下,5日凌晨4点40分到5点之间共计发射火箭弹10枚。
据统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以来(05时-11时),中北部雨量达中到大雨,南部小雨。本次降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缓解当前旱情,改善果树、茶树、苗木等经济作物生长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