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如何破除市场壁垒?怎样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杨合庆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在保障公平竞争方面,完善了民营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
杨合庆介绍,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等作出规定。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依法平等对待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为。
《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经济组织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支持。同时,也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原始创新的保护。
杨合庆介绍,明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对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加强技术应用与合作、鼓励人才培养使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作出规定。
《民营经济促进法》中规定,要支持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开放共享,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与民营经济组织创新合作机制,开展技术交流和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另外,要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违法行为。
杨合庆介绍,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
针对违规干预经济纠纷的情况,《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办理案件应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遵守法律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生产经营活动未违反刑法规定的,不以犯罪论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
针对异地执法的情况,《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要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执法协助制度。办理案件需要异地执法的,应当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禁止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 据央视网